熟悉中外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男性统治者大部分都好大喜功,脾气暴躁十分好斗。因为一个人经过长期压抑之后,在突然获得不受控制的权力之后,个人自我膨胀就会达到极点,要不是妻妾成群荒淫无道,要不是发动战争。比如中国历史上的隋炀帝,登基之后性情大变,数次发动大军远征高丽;还有彼得大帝,他掌权后实施沙俄西化改革,从而对外推行扩张政策,推动沙俄近代化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中外历史学界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男人好战,尤其登上皇位之后,这种性格在合适的机会下会迸发。但近期有一个课题研究却得出来相反的结果,那就是女性统治者掌权之后,这个国家的战争却是比男性统治者执政时期高出百分之二十七。这项研究由美国纽约大学的一位学者负责实施,这位学者主要负责政治经济学,他认真调研了欧洲过去600多年的男女统治者对比分析,他发现欧洲一共存有28位女性统治者,在她们统御国家期间,战争比例远远大于男性执政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由于受到男尊女卑思想遗毒的影响,在大多数人眼中女性是不堪一击的,而就是这样的思维给了人们误解。在欧洲的“女皇”刚开始执政的时候,要不就是这个国家没有继承人,王位会被外戚窃取;要不就是这个国家面临分裂灭亡,政权遭遇威胁,要不就是自己遭受重大威胁,必须政变夺权自保。在这种情况之下登基,大家可以想到“女皇”的心里压力有多大了吧,这个年龄本该做个爱打扮的美人精,或是享受夫妻恩爱,却偏偏被形势所逼接受了国家机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这个时候“女皇”异军突起之后,首先就是表现出强硬的手腕收拾朝廷重臣以及地方诸侯势力,“女皇”会用铁血的面容和残忍的拳头告诉你,我才是这个国家的老大,这是我的地盘。一方面她们要面对周边强敌的挑战,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内部大臣的分权,所以“女皇”执政之初也急需要一份战功来堵住悠悠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例如沙俄的女王叶卡捷琳娜二世,她与自己的丈夫因为不知名的原因从而对立敌对,为了谋求自保就拉拢重臣和禁卫军,最后发动不流血革命,自己成为沙俄的第四任女皇。为了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叶卡捷琳娜二世陈述自己丈夫种种不作为,而她则是把帝国扩张重点放到南方和西方,最后击败了土耳其和瑞典,将沙俄帝国的疆域扩展到黑海和波罗的海,曾经一度将波兰兼并。所以女性统治者一上台,必然会谋划战争或者重大历史事件,转移国内注意力从而稳固自己的统治,这也是为什么女性统治者暴力倾向更明显的理由,她们是没得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就是周边邻国一看自己的邻居家换了主人,还是一个女的,这好欺负啊。于是当这个“女皇”一登基,周边国家就会趁着她没有站稳脚跟发动战争,或者是找一个理由要与“女皇”结亲,软的不行就有来硬的,明的不行就来暗的,从而借机扩展自己国家的疆域。比如英国和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那个时候海上霸主还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还很年轻,西班牙的国王就想着娶了她,不仅抱得美人归,还能把英国给吃下,结果求婚几次不成就恼羞成怒,让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进攻英国。结果西班牙输给英国,还丢掉了海上霸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英国女性执政者有被欺负的传统,但每一次遭遇欺负的时候,英国更有反击的传统,而且每次都是以英国胜利结束。到了撒切尔夫人这一代的时候,阿根廷为了和英国争夺南美洲的马岛,就准备发动战争。阿根廷本以为是靠近本土作战,兵员和装备补充比英国更有优势,于是阿根廷想教训教训撒切尔夫人。结果双方谈不拢就爆发战争,最后依旧是英国取胜,撒切尔夫人很轻蔑地说了一句:想欺负我?没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看完上述分析,我们都明白,其实女性统治者并不是好战,是没有办法拒绝战争。而且在战争来临之时,她们无比兴奋,因为这是送上门的立威机会,必须好好把握,每一场战斗她们都是全力以赴,所以我们看到女性掌权者治下的战争多是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