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 班上有个男生向我表白,说喜欢我。”本学期开学后的一天,当女儿回家,突然向母亲陈女士说道。

听到这句话,陈女士感到震惊和不知所措。女儿才上初一,刚满13岁,居然这样早就涉足情感世界,影响了学业和身心健康,咋个办?

接下来她的一番操作,却直接让原本母慈子孝的母女关系,降至了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女士的女儿小昕(化名)从小乖巧懂事,且事无巨细都喜欢和妈妈分享,一直以来,两人都是“母慈子孝”的关系。然而这一切,在小昕回家说有男生喜欢自己的时候,被打破了。

“女儿才初一,在我的意识里,这个年纪还应该是纯真无邪,远离情感纠葛的,没想到现实却出乎我们的预料。”向读本君交流时,陈女士的语气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虑,更让她担心的,是女儿在跟她分享这件事情时,脸上甚至露出了羞涩并骄傲的神情,这让她内心一阵恐慌:这看来不是单方面的喜欢,万一女儿陷进去了,学习怎么办?一辈子不是全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行,阻止,必须阻止!坚决阻止!决不能让早恋这样自毁前程的事情发生在女儿身上。”这之后,陈女士对女儿从之前的“放羊式”管理改为了铁腕手段的严管:

首先,陈女士私信女儿班主任,请班主任对女儿的学习和异性的相处严格关注,请求老师有任何情况第一时间通知家长;

其次,学校规定接送娃娃家长只能在学校大门口,但在征得班主任同意后,此后陈女士都是直接进校园去女儿的教室门口接。在陈女士看来,女儿真的跟男生有什么来往,如果仅停留在学校门口,是看不出问题的,一定要往前深入一步,直接去教室门口守候观察,才能找出问题,并且可以鲜明地表现出家长的立场,坚守好阵地;

回到家,女儿有时做作业需要用到手机时,也是寸步不离在旁边盯着;

周末,女儿有每天两小时的“手机时间”,时间一到,关机主动上缴父母保管。如今,周末女儿用完手机上缴后,陈女士也要千方百计打开女儿手机,查微信和QQ聊天记录,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儿小昕对妈妈的举动甚为反感,她不明白,就因为自己的一次坦诚相告,妈妈就像变了个人,变得不可理喻,真后悔吐露实情。此时的妈妈,在她眼中,已经变得不可信任、不可依靠。

最让小昕接受不了的是现在妈妈每天放学跑来教室门口接,因为自己的特殊化,同学们对自己指指点点,小昕觉得自己仿佛成了个“问题学生”,成了另类。可是在妈妈的强势之下,她无可奈何,最终只得委屈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冲突,发生在陈女士偷看女儿日记本之后。

那天晚上对小昕而言是一个噩梦,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那天放学,妈妈照样来教室门口接她,可一反常态,不再对她说教,而是沉默。到了家里,沉默许久的妈妈拿出小昕的日记本一把砸到她身上,让她交代自己到底都跟班里的男生做了些什么。

“当时,妈妈让我跪在客厅,当着我的面撕烂了我的日记本,摔碎了我的手机,并把它们和我的一些发卡和饰品全部扔进铁盆,现场焚烧。那晚,家里黑烟滚滚,她一边烧一边骂我不知廉耻,小小年纪就想这些不要脸的事。我一直在哭着解释,我没有早恋,只是在日记本里写了对班上一些男生的看法,但她听了不但不信,反而用更狠毒的话羞辱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陈女士让小昕把她和班上男生尤其是向她表白的那名男生相处的情况,事无巨细告诉自己,最后还让小昕发毒誓,写保证书保证以后再也不跟班上的男生来往。“妈妈这是对我有多不信任啊!”哪怕小昕跟妈妈说了无数遍自己跟班上的任何一个男生都没什么,可妈妈却全然听不进去。

自此之后,小昕心理上留下了恐惧、委屈的印痕。出于自我保护,她不再喜形于色,变得小心谨慎,再也不愿与妈妈做心灵上的交流,甚至讨厌看到妈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一个多月过去了,陈女士也感受到了女儿对自己的疏离。但她并不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自己就一个孩子,不能眼看着她陷入早恋的泥潭,荒废了学业,毁了美好的前程。

陈女士遇到的问题,也许是很多家长面对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挑战。

这位母亲的焦虑可以理解,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中学生应该是一心向学,纯真无邪的。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孩子们接触的信息越来越丰富,而现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成熟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母亲的疑惑和不安,正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面对青春期的孩子,面对早恋的孩子,家长的反应和心理状态,非常关键。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该如何应对?就小昕的情况来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早恋,而是每个孩子在这个成长阶段必须要经历的课题——怎样与异性健康友善地相处?如何建立相互尊重、学习,促进成长的异性同伴关系,家长又该如何有效引领和支持?

就此,读本君采访了丽江青少年心理健康研学者、公益心理健康讲师温暖老师。以下是温暖老师给出的建议——

陈女士面对孩子的成长的问题感到烦恼,对此,我非常理解,这也是当下很多妈妈面临的困扰。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面对这个问题:

01

父母情绪先要稳

父母的情绪稳定,开心喜悦地去接纳孩子,这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作为母亲,送给女儿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就是妈妈的情绪稳定。所以当孩子在成长和学习中有困难时,我们不必要过分恐慌和紧张、焦虑,甚至做出一些矫枉过正的行为。

我们的人生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遇到问题需要先保持心态的稳定。像陈女士这样一来不来就砸手机、烧日记本,很明显是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此时,问题来了,你不必过度惊慌,这恰恰是你成长的大好时机。首先要保持稳定的心态,而不是言语过激,行为过当,否则会适得其反,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破坏了亲子关系,甚至会引发一系列不可预料的危险行为。

02

要了解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

建议家长多了解孩子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懂规律、不焦虑。孩子从小学六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是从儿童期到少年期的一个转型阶段,少年期有少年期的特点,它不再像童年期,什么都依靠父母,对父母的安排唯命是从。少年期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呢?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意识飞速发展,在10到16岁,我们称为是人生中的第二个叛逆期,第一个叛逆期一般发生在3岁,第二个叛逆期就集中在10到16岁之间。

叛逆期的主要特点,是这一阶段的孩子,需要的是独立、自主性,要求人格独立,要求自己的社会地位平等,要求精神和行为自主,这样,向来逆来顺受的他会有反抗父母、反抗被控制……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征,有自身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有外部环境影响,是一个必须经过的过程。但也由于发展现状的矛盾性,给孩子们带来了许多不适应乃至困惑和危机。

那么,身为家长,我们怎么能帮助少年利度过逆反期呢?首先,我们家长要去懂得少年期孩子成长和发展的特点,当我们懂得了规律,就不会再盲目地去焦虑。

03

要学会将焦虑转化为积极的关注和支持

当孩子在青春期、逆反期遇到了困难,我们做家长的,要学会把被动的焦虑和如临大敌的态度,转化为积极的关注和支持。但是怎么做到积极的关注和支持?我建议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出改变。

首先,父母要认识和理解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意义。为了更好地认识逆反期现象,需要学习有关知识,比如通过阅读有针对性的书籍,如《陪伴女孩》、《陪孩子终生成长》等,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当发现自己的宝贝女儿或儿子在受到同龄异性的喜欢、欣赏甚至表示出爱慕时,我们首先要保持平静,并且要鼓励孩子,告诉他们因为自己很优秀,所以才会受到别人的欣赏和喜欢,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接着就要把友谊和他们今后将要面临的情感做区分。身为家长,你当下可以支持孩子去与同龄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去积极地交往、交流,但一定要告诉他们在与异性交往时,要保持安全的界限。在这方面,要分别针对男孩和女孩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探讨,让他们有性别界限,提升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其次,要积极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但同时他也是社会的人,如果我们为了避免问题的出现而一昧地让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封闭在一个小空间里,那他会与社会脱节。因此,作为家长,不要惧怕孩子与社会交往,而应积极地从交往技巧、语言和行为方面,和孩子一起探讨、一起来学习和提升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做一个举止大方得体的少年。

为什么我们很多家长遇到陈女士这样的问题时,会那么惊慌?这是因为我们的一些固有观念造成的,同时还因为我们对孩子现在面临的这种发展环境或者条件认知不足。因此,我们要把这个课补上,就是要知道孩子现在需要的是我们怎样的沟通方式,我们在什么方面可以给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支持。物质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引领,这才是陪伴孩子最好的礼物。

像陈女士这样跑到教室去接女儿,她的做法是害怕孩子受伤,是一种过度的保护,这个行为我还是不太提倡。因为这样做,会把你的孩子特殊化、另类化,会让她不自信甚至恐慌。我们可以将这样的做法转化成更积极的行为,就是上面我说的,比如我们先不去焦虑,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如积极地去摸索,探索孩子的发展规律;比如做好自己能力的提升和认知的改变。

世界上,没有一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要做一个优秀的妈妈,却是我们一生的功课和课题。如果妈妈们遇到问题束手无策的时候,就说明我们的能力不足、认知不够、方法不多。此时,需要我们提高认知、提高能力,去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方法。在这个时候,如果需要,也可以求助相关专业人士,快速帮助家长和孩子解决心中疑感,消除心理芥蒂,恢复良好的亲子关系。而只要我们愿意不断学习、提升、实践,成为终生成长的父母,我相信,这样的妈妈,一定能够陪伴好自己的孩子。

本期“问心”老师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暖

青少年心理健康研学者、爱好者,公益心理健康讲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