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以五纵为番号的全军仅此一份,因为各家都觉得“第五纵队”这个番号有叛徒、破坏分子、敌特份子之嫌。唯独东野没管这个,1948年2月成立了第五纵队,纵队司令员是号称“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毅)”的万毅将军。

五纵虽然番号较大,但资历甚浅,序列在它后面的八纵、九纵、十纵都早已先于五纵成立。在东野12个野战纵队中,五纵排名靠后,论主力此时尚没有它的份。

1948年11月,解放军全军统一番号,五纵改为第42军,下辖第124、第125、第126、第155师,全军共4.7万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2军也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场战役,尤其是辽沈战役在黑山歼灭国民党新一军和入关后解放安阳,这两仗都打得很出色。然而42军的兄弟部队都是诸如“东野七个头等主力师”“钢铁部队”“旋风部队”这样的神级存在,这就让42军显得不够耀眼。在四野主力渡江南下时,42军被留在了河南剿匪,后来又安排去往黑龙江屯垦准备集体转业。

如果朝鲜战争没有爆发,42军的军史估计也就到此为止了。

42军军长吴瑞林被手下将士戏称为“末代军长”,他们已经做好了扎根北大荒的思想准备。此时,上级命令却再一次下达:42军解除农业生产的任务,全军备战,准备支援朝鲜。

42军被编入东北边防军、志愿军,加入第13兵团序列,成了第一批入朝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野第13兵团,最早组建于1948年9月1日,当时称之为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是程子华。1948年11月,按照全军新的番号序列,改为第13兵团,下辖第38军、47军、49军。四野主力南下后,第39军奉调受13兵团指挥。

朝鲜局势恶化后,中央未雨绸缪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将邓华的第15兵团司令部改为第13兵团司令部,由邓华带着原班人马和38军、39军,和原属12兵团的40军一道去往东北。

38军、39军、40军,这都是林彪麾下最骁勇善战的部队。38军是平江起义部队、八路军山东老一师的底子,根正苗红,战力出色。39军在解放战争中的战绩甚至还要优于38军,其所属116师(原2纵5师)是东野头等主力师。40军是令蒋军闻风丧胆的旋风部队。三位军长梁兴初、吴信泉、温玉成个个都是大名鼎鼎、威风八面。

跟这些兄弟部队相比,42军和军长吴瑞林,无论是资历、战绩、名声都逊色不少。可就是这支默默无闻的42军,却在朝鲜战场上表现得十分出色,交出了一份靓眼的成绩单,并且创造了志愿军“七个之最”。

01 最早集结到位

中央决定组成东北边防军时,42军是当时留在东北地区唯一成建制的军级机动部队,部队分散在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北安地区担负屯垦、开荒、生产建设任务,并准备集体转业。

在接到被编入东北边防军的命令后,42军立即由民转兵,仅用四天就完成了部队收拢,七天内全部到达指定的吉林通化地区完成集结。

同一时期,其他三支兄弟部队还在河南、湖北、广州等地乘火车向东北地区疾驰。

虽然42军占有了地利近的因素,但这支部队收拢部队、完成集结的动作之迅速,也证明了这支部队的素质之过硬,不愧是经历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两次大决战考验的部队。

02 最早到朝鲜境内侦察地形

四野部队虽然长期在东北地区作战,部队中也有一些朝鲜族官兵,能适应朝鲜的地理、气候与人文,但这次毕竟是出国作战,我军对朝鲜本土的情况并不掌握,两眼一抹黑,这样是打不了仗的。

到达指定地区完成集结后,第42军军长吴瑞林经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的同意,秘密带领一名作战参谋和一名情报参谋装扮成火车司机,到朝鲜境内侦察地形。

这一行动即使在战争年代也可谓十分大胆,连当时42军政委周彪都不知道吴瑞林的去向。

吴瑞林他们三人,跨江后从新义州到平壤,从平壤到江界再返回平壤,又到平壤以东能通火车的地方,在铁路沿线侦察6天,对于看到的有关情况,吴瑞林让作战参谋记录、情报参谋绘图。

进入朝鲜实地侦察后,吴瑞林将这些材料进行了整理上报给东北边防军总部,总部把材料提供给入朝作战部队团级以上单位,为后来志愿军入朝作战提供了重要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像:绘制了抗美援朝战争我军第一幅作战地图的42军侦察处处长孙德普

03 最早架设水下过江通道

42军集结的吉林集安地区,与朝鲜隔鸭绿江相对,同丹东地区一样建有鸭绿江大桥。

虽然部队可以通过大桥出兵,但当时美军掌握了绝对制空权,志愿军一旦参战,美军势必要炸毁中朝两国交通线,这将严重影响部队过江入朝。

面对没有制空权和防空力量的窘境,如何保证部队在美军空袭时依然可以顺利过江呢?经吴瑞林亲自勘察,决定在鸭绿江中游一带铺设一条水下桥,隐蔽在江面以下,这样美军飞机在空中侦察时就不会发觉。

在集安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42军工兵部队用石条板铺成了水下桥。这一经验为42军首创,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江河桥梁被炸毁的情况下,保证部队顺利渡过江河提供了重要经验。

04 最早开赴朝鲜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签署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0年10月18日,中央军委正式命令志愿军于19日黄昏开始向朝鲜境内开进。

但在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之前,42军因离战地最近,已于10月16日晚派出第124师第370团在副师长肖剑飞率领下作为侦察部队开赴朝鲜,当夜进入朝鲜境内达30余公里。

志愿军正式向朝鲜境内开进后,第42军也是最早全部渡过鸭绿江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最早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

志愿军进入朝鲜后,部队一直昼伏夜行,秘密向指定地域开进,美国和南朝鲜军队毫无察觉。

由于美军进攻速度很快,为了不使东西两路敌军达成会师合围的目的,志司制订了“西攻东防”的第一次战役计划。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打响。

这一天共有4次战斗。上午8:30左右,40军第120师第360团痛击南朝鲜军第1师,使敌军未能北进一步。上午10:30左右,40军第118师353团、354团与南朝鲜军第6师发生激战。当夜24时,志愿军第118师、120师2个团攻占温井。

彭总要求志愿军出国第一仗就要打出威风,打掉敌人的嚣张气焰。40军确实做到了,尤其是40军118师在两水洞附近,全歼南朝鲜第6师第2团1个营和1个炮兵中队,这是志愿军出国作战取得的第一次歼灭战的胜利。于是,10月25日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

别忘了我们刚说了只3场战斗,还没有提到的这场战斗其实才是10月25日这一天最早打响的。25日拂晓,42军124师第370团第2营,在东线黄草岭地区阻击南朝鲜军第3师第26团的进攻。尔后,第124师在黄草岭地区阻击南朝鲜军和美军先后各以1个师的猛烈进攻,达13个昼夜。

虽第40军的作战影响最大、战果最辉煌,但第42军的作战却是打响得最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2军126师副师长苏克之在指挥战斗

06 最早独立承担一个战略方向作战任务

第一次战役分为西线和东线两个局部战场,志愿军集中38军、39军、40军3个军在西线打美第8集团军,在东线阻击美第10军交由42军独立完成。

只能靠本部将士的力量,42军第一仗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42军提出“先敌抢黄草岭,打好出国第一仗”的战斗口号。

进入阵地后,42军据险坚守,将士们说要把黄草岭变成敌人的鬼门关,除了敌军的魂魄和俘虏,一个也过不去。

此后的13天,42军孤军奋战与南朝鲜第3师、美军陆战1师反复鏖战,使其伤亡2700余人,牢牢坚守住了阵地,粉碎了东西两路美军合围的计划。

黄草岭一战,让兄弟部队对42军格外刮目相看,尤其是42军完全是靠着一己之力阻击敌军,完成了东线作战任务,确保了西线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草岭战役示意图

07 最早在防御作战中运用了兵力部署“前轻后重”的战法

42军在黄草岭阻击战中,面对美军天上地下的狂轰滥炸,在战术上进行了首创实验,提出了兵力部署“前轻后重”的原则,就是将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兵力部署在第一线,将主力部队部署在第二线、第三线,这样多设几道防线,层层布防,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我军伤亡,并迟滞敌军进攻时间。

这个战术十分有效,美军惊讶地发现,我军的阵地怎么也扫不清、拔不完,一道防线撕开了后面还是一道新的防线,无数的志愿军战士从战壕里冒出来。42军把“前轻后重”的战法运用到极致,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的辉煌篇章。

彭德怀司令员等志愿军首长在11月3日通电志军全军并报中央军委表扬第42军的电报中,非常鲜明地肯定了防御作战中兵力部署的这一原则。

此后,在志愿军全线转入运动防御时,将“前轻后重”这一原则作为整个防御作战的兵力部署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2军第124师第370团4连,被授予“黄草岭守备英雄连”荣誉称号

战争改变了42军的命运,更被载入战史

原本在13兵团和志愿军内并不出众的42军,通过朝鲜战争证明了自己,让38军、39军、40军这些四野同门兄弟也不敢看轻自己。

与42军相似,由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的四野第50军也在朝鲜战场一鸣惊人,全歼英国皇家重坦克营、首攻进入汉城、死守汉江五十昼夜,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四野无弱旅。

从朝鲜战场归来,42军声名大噪,后来更是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成为一支威震四方的王牌部队。它在南粤大地时刻处于待命状态,守护着国防安全,被誉为“岭南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