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史书中,秦始皇总是以暴君的形象出现。

史学家们描述他强硬的政治手腕,揭露他铁血的政治举措,整个秦朝时期的统治,仿佛都跟严刑峻法四个字脱不开关系。

严酷的刑法营造了高压的社会政策,老百姓们生活在囚笼之中,因此产生了反抗情绪,人们普遍认为,秦朝最终就是葬送在自我暴政之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朝暴政,或者说秦始皇暴政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他焚书坑儒的举措。

历史上的焚书坑儒,指的是大量烧毁儒家书籍,并且大规模坑杀儒家子弟,险些造成儒学文化断代。

然而又有人指出,焚书坑儒并不是秦始皇所做的事情,只是如家强行栽赃在他头上的欲加之罪罢了,儒家为何要栽赃秦始皇?秦始皇本人面对儒学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继承祖业,一统天下

《过秦论》当中写:“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这一句话,描绘的正是秦始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一手创造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整个中国封建体系的运行,都在他所奠定的基础之上进行。

秦始皇之所以能够一统天下,除了他自己的个人才华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他的祖先们已经为他建造了一个足够强大的秦国。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便逐渐走在了其他战国的前方,奋六世之余烈,指的就是秦始皇的六位先祖为他创造的条件。

在合纵和连横的战术中,秦国对其余六国一一击破,从内部破坏他们的团结,最终将他们收入囊中。秦始皇在有生之年实现了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一统天下,登顶江山。

商鞅变法让法家思想在秦国大肆流行开来,法家所强调的严刑峻法,也帮助秦国统治者稳定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处理了一部分意图破坏政治稳定的非法分子。

秦国能够实现短时间内的飞速发展,法家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秦朝以后,法家思想仍然是秦朝的主流思想体系,法家学说的拥护者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相比于儒家和道家等其他百家来说,法家思想更强调理智思考的重要性,秦始皇需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国家大事,以毫不姑息的态度惩罚所有破坏分子。

这就是所有人眼中的严刑峻法,它针对的只是一部分秦始皇和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敌。

如果作为社会成员,你遵纪守法,安分守己,不去触碰统治阶级的红线,那就绝对不会成为严刑峻法的受害者。

归根结底,严刑峻法针对的并不是无辜的百姓,而是那些已经搅入政治这趟浑水的失败者。

在同一时代,儒家思想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沉寂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先贤学者还能够周游列国,向不同国家的统治者宣扬自己的思想,希望能够得到统治者的重用。

但是现在,全天下只有一个统治者,那就是绝对不会任用儒家思想的秦始皇,他们永远都会被法家思想压上一头,只要秦朝的政治存在,他们就永远无法翻身。

秦始皇要想实现对社会思想的统一控制,那就必须从头到尾坚持法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一旦统治阶级产生思想认知上的偏差,整个社会也许都会迎来动荡。

为了巩固政治秩序,秦始皇别无选择,只能作出焚书之举。

对于一个政治统治者来说,此举无可厚非,站在他的立场来看,烧毁其他学术体系的书籍,只是为了确保其他学术思想无法再在社会中流行,逐渐削弱其他思想体系的影响,从而巩固法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底,他针对的其实并不是儒家学说这一门学说,道家、墨家、名家等,都是被秦始皇针对的对象。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焚书确实给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打击,一部分经典的学术书籍在此次事件中被销毁,从而失去了继承和传播的可能性。

现在的我们,已经无法全然得知先人的智慧结晶,我们只能从仅存的书籍之中,去窥探历史的奥秘。

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宏观角度上来看,秦始皇焚书的决定,是一项阻碍社会进步的决定,但是从他个人的统治阶级立场来看,焚书这一举动也具有无可否认的合理性。

而且必须要意识到的是,焚书并不能让秦始皇一个人来承担责任,他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没错,但国家的统治阶级绝不仅仅只有他一个人。

也就是说,焚书是整个统治阶级的决定,代表了封建王朝的国家意志,如果只把这个罪名安在秦始皇一个人的头上,那未免失之偏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焚书为真,至于坑儒,其真实性就有待考据了。

坑杀术士,并非暴政

所谓坑儒,这其实是愈演愈烈的一场谣言罢了,秦始皇真正坑杀的对象,并不是儒家子弟,而是一群不务正业的江湖术士。

他虽然是严刑峻法的拥护者,但他并不是什么残暴无脑的人,相反,能够做到一统天下,他的个人谋略,常人难以比肩。

如此睿智的秦始皇,不可能不知道大规模坑杀儒家学者,可能会带来怎样的恶劣后果,他没有必要为了攻击儒学,就作出如此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真正惹恼了秦始皇的人,是一群号称可以让他长生不老的江湖骗子。

秦始皇对长生不老这件事一直有着很深的执念,他想要千秋万代的功绩,想要无止尽地享受身为皇帝的尊荣,他舍不得生前的尊贵,因此决不愿意死去。

为此,他面向全国寻找能人,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倾听他们提出的关于长生不老的建议和想法,一旦觉得有用,他便会立即采纳,毫不懈怠。

不少人意识到,秦始皇的追求实在太过狂热,一旦可以看到希望,他便会毫不犹豫地砸钱,源源不断地为术士提供经济保障。

那些取得了秦始皇信任的术士,摇身一变,从江湖骗子成为了天子的座上宾,不仅身份尊贵,而且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的欲望总是会不断膨胀,这群人尝到了甜头,自然更加沉迷于此道,他们一边应付秦始皇,口头上说着为他求仙问药,一边拿着秦始皇给的钱寻欢作乐,好不痛快。

看到他们如此志得意满的生活状态,另一些还想观望的术士们也按捺不住了,他们找到秦始皇,口口声声宣称自己手中有长生不老的方子,或是宣称自己有办法找到仙境。

那个被日本人视为祖宗的徐福,他就是被秦始皇派遣到东瀛,寻找仙境的官员,从他的故事中也能看出,秦始皇有时候是真糊涂。

但糊涂总是一时的,秦始皇如此英明神武的一个人,总有清醒的时候,当彻底清醒,恢复理智后,他便能轻而易举地识破术士们的骗局。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过去他是当局者,因此糊糊涂涂地被骗,但是现在他把自己从这件事情中抽离出来,变成了旁观者视角,江湖术士们自然不是他的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始皇一生最是痛恨背叛和欺骗,江湖术士们的做法可谓是触及了他的逆鳞,为了发泄愤怒,也为了杀一儆百,他命令官兵将这些术士全部逮捕,押入大牢。

至于坑儒,实际上坑杀的正是这群不择手段、欺君罔上的骗子。

所谓坑杀,其实就是活埋,秦始皇用这种方式,让这些欺骗他的术士们感受到了人生中最大的绝望,也让所有潜在犯罪分子看到,损害统治者利益会受到多么可怕的惩罚。

而坑杀术士的做法变成坑杀儒生的说法,则与汉朝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很大关系。

汉武帝时期,皇帝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手段,让全天下实现了思想统一,也把自己德治的理念冠冕堂皇地呈现出来。

然而德治是没有办法真正维系社会秩序的,在一些必要的问题面前,惩戒手段必不可少。

所以儒家思想逐渐成了汉朝统治者对外的借口,他们真正推崇的还是法家那一套方法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儒生极为不满,毕竟谁能忍气吞声,接受自己变成工具的事实呢?

他们妄图以儒家学说体系来约束皇权,限制皇帝的种种行为,为此,他们必须大力批判法家思想,突出儒家思想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所以,这群冠冕堂皇的儒家子弟,把秦始皇坑杀术士的举动曲解为坑杀儒生,他们想以此来告诉汉朝统治者:“你看,信奉法家残害儒家的王朝,逃不开覆灭的宿命。”

归根结底,儒家把焚书坑儒这件事栽赃给秦始皇,还是为了维系本体系的权益。

在政治思想问题上,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是绝对的竞争者。

民间说法,栽赃前朝

除此之外,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焚书坑儒是后世的史学家对前朝的彻底诬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演变过程具有客观性,但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记录和历史结论,却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在与秦朝和项羽的政治斗争中,刘邦都笑到了最后,他是胜利者,他一手创建的汉朝,自然自诩为胜利的政权。

他们对前朝政权,以及功名赫赫的秦始皇有着天然的敌视,他们会打压他,抹黑他,仿佛不往他身上泼点脏水,就对不起自己的政治使命似的。

在汉朝的历史学家书写历史时,秦始皇早已经变成了一缕随风飘散的魂魄,他不可能从地底下爬起来,指着史学家的脑袋说:“你这是诬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焚书坑儒,残害无辜,这就是后世的史学家硬要往他身上安的罪名。

此观点是真是假,目前我们还无从得知。但这一观点的论证过程,确实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我们不妨把它作为看待焚书坑儒这件事的一个新观点,用来参考。

结语: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并不少,但能够被称为千古一帝的人物却寥寥无几,而秦始皇一定担得起这样的称号。

他的雄才伟略无可否认,作为统治者,他看似极端的行为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比如焚书,至于坑儒,这是一次栽赃和诬蔑,是政治私心对历史的亵渎。

参考资料:

《百家争鸣》

《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