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4月,毛主席在浙江视察。闲暇之余,就想着去爬一爬莫干山,锻炼一下身体。

当时,汪东兴就跟在毛主席的身边,在走到半山腰的时候,毛主席突然对汪东兴说:

“方志敏死的伟大,我很怀念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方志敏是如何牺牲的?他最后的日子是如何度过的?

方志敏同志是江西省弋阳县人,家里就是个普通农户。身为长子的他,从小就十分乖巧懂事,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当地出了名的孝顺孩子。

当时那个年代,很多农民家的孩子能吃饱饭就满足了,从不敢奢求上学。

但方志敏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很是重视,他们很清楚读书是能够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命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方志敏八岁的时候,他的父母节衣缩食将其送入私塾。方志敏十分珍惜得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上课的时候非常认真。他本来也聪颖,学东西很快,因此很快就成为了让老师骄傲的学生。

14岁时,方志敏结束了私塾里的课程。之后,就一直在帮助帮忙。

1916年,方志敏的家人实在不忍让学业优秀的方志敏辍学在家,因此在经过一番努力下,将其送进了弋阳县高等小学。

彼时,新文化运动在全国发展得轰轰烈烈,尤其是在学校。接触到新思想后,方志敏仿佛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他在学校努力学习,还和同样有新思想的同学组织了弋阳“九区青年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9年,无能腐败的政府进一步出卖祖国的利益,与外部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

方志敏对这种局面很是愤慨,他和同学们上街游行。

1920年,方志敏在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当时民国日报的主编是邵力子,方志敏在学校经常发表爱国文章,他对报刊上的文学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当时民国日报有一篇题为捉贼的小说,方志敏看后洋洋洒洒写下了自己对于该文的想法并写信寄给了邵力子。这封信中的内容让邵力子颇为惊喜,他很欣赏方志敏,于是邀请方志敏在民国日报发表文章。

方志敏提笔写下一首散文诗《哭声》,,这首诗表达的内容很是犀利且表达出了大众的心声,于是民国日报将其采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方志敏的学校在教育理念上很是陈旧,一些教授不思进取,只想安稳度日。他们给学生们传授的都是早已过时的知识,这显然就是在误国误民。

方志敏领导对腐朽教育不满的进步青年向学校提出反对,要求在教育上大力改革,让学生们都能学到新式知识。这一要求触碰到了那些老师们的利益,方志敏因此被学校开除。彼时的方志敏已经是一个有名的进步青年了,他的才华也深得人们赞赏。

被学校开除后不久,方志敏先是担任了《新江西》的主要撰稿人。在此期间他仍然在努力学习,于1921年10月考入了教会学校九江南伪烈大学。

1922年,方志敏赶赴上海,他在任民国日报的校对,闲暇之余他就会去上海大学旁听。在上海,方志敏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党组织,结识了陈独秀,瞿秋白等我党早期著名的领导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克思主义让方志敏眼前豁然开朗,看到斗志昂扬的革命志士们,他仿佛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同年八月,方志敏在南昌创建江西地方团组织并建立组织活动地点。方志敏创建了几类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报刊,这让很多青年都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