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对于新中国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年份,因为这一年的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重要日子。为了迎接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中国政府决定在刚竣工不久的人民大会堂内,举行一次盛大的国宴。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贵宾纷纷来到了北京,其中还有苏联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总书记金日成,以及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国家主席、总理胡志明。

参加这次国宴的除了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元首、政要外,还有4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代表,加起来足足有50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之前,我国从来没有举办过如此盛大的国宴,此次国宴也成为了当时新中国国力的象征。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国宴召开时,宴会厅的天花板上面,其实藏着50个黑衣人。

那么,这些人是什么身份?他们藏在天花板是要干什么呢?

关于这个故事,还要从一个叫做郑连福的人讲起。

从服务员到“国宴总管”

郑连福是天津三义庄人,出生于1918年,他父亲是北京六国饭店里的一名服务员,家里兄弟姐妹好几个,父亲赚的微薄工资很难养活家里这些人。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郑连福7岁的时候就外出捡煤核,去给人家做小工,勉强养活自己。

旧社会的天津对于年少的郑连福来说,并不是一个适合讨生活的地方,在13岁那一年,他就逃离了天津去了北京。郑连福的父亲见到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儿子后,也没说什么,请人将他介绍到了“北京球房”(台基厂国际俱乐部)里面干杂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北京球房”里的客人基本上都是洋人,郑连福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扫卫生,帮洋人捡球,以及当门厅服务员。

客人来了,郑连福要按照顺序帮着对方脱掉大衣、帽子、手套、围巾进行妥善保管,客人走时,再按照相反的顺序还给客人。

一旦有什么差错,那些自誉为绅士的洋人就会收起伪装出来的慈眉善目的面孔,暴跳如雷地拿起棍子对郑连福进行抽打,一边打一边骂,小费更是一点也没有了。

次数多了,球房主管就会警告郑连福,再有差错就把他赶出去。郑连福此后更加小心翼翼,在此后三年的球房工作经历中,一次也没有犯过错。

这三年多的经历,也让郑连福练就了一套察言观色的本事,当他离开“北京球房”经人介绍进入北京饭店工作时,得到了很多客人的赞赏,再加上他聪明好学,接连得到升迁,开始在北京饭店内担任宴会总管一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饭店坐落在东长安街与王府井商业街交会处,最早是两个法国人开的小酒馆。1907年被中法实业银行接手,该银行接手饭店的同时还带来了国外高级酒店的规章制度,以及先进的理念,北京饭店因此成为了当时北京城内首屈一指的高级饭店。

也正因此,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那天晚上的国宴,中央人民政府选在了北京酒店,这次国宴的总负责人就是郑连福,他也因此被称为“新中国第一位宴会设计师。”

开国第一宴

10月1日的这次国宴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称得上是“开国第一宴”,因此中央政府对之非常重视。

参与这次宴会的贵宾包括中共中央负责人,解放军高级将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社会各界人士,工农兵代表等600多人,可以说来自五湖四海,口味各不相同,为此周总理亲自下达指示,本次国宴的菜式“以咸甜适中,南北皆宜的淮扬菜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是当时北京饭店没有那么多能将淮扬菜做好的大师级厨师,为此特别请了当时在北京城负有盛名的淮扬饭庄“玉华台”的朱殿荣、孙久富、王杜昆、杨启荣等九位淮扬菜大师掌勺。

作为“国宴总管”的郑连福,主要负责安排国宴上餐桌的摆放问题,服务人员上菜路线等细致的工作。

要知道,600多人的宴席并不是个“小工程”,而且餐桌的摆放问题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中央领导们所在的主桌,既要凸显出来,又要和来宾席互相呼应,便于首长们和与会的宾客们进行交谈。

转眼间,10月1日到了。当天下午,600多名社会各界代表及国外来宾在中央政府领导的率领下,浩浩汤汤地抵达了北京饭店。

对于郑连福而言,这次开国第一宴的经历他可以说是“刻骨铭心”。尤其是当他和饭店里的全体员工在宴会厅外看到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等领导人进入宴会厅,并跟他们打招呼时,他们所有人更是激动的热泪盈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开国第一宴”,参加宴会的宾客基本上都十分满意,政府对郑连福这位“国宴总管”的工作也十分满意,之后大部分重要国宴都是他负责设计和安排。据说,郑连福一生中光高级的宴会及国宴就设计和安排了上千次。

然而对郑连福而言,在这上千次宴会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只有两次,一次就是前文提到的“开国第一宴”,还有一次,就是1959年国庆10周年时,举行的中国历史上最盛大也是最隆重的那次国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