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与日寇斗争在东北斗争5年的赵一曼,因掩护部队撤退,负伤昏迷中被抓。

小鬼子为获取抗日情报,对她实施辣椒水、“老虎凳”、“拔牙”“拔指甲”等酷刑长达9个月,就连当时的审讯的鬼子头头在会议的时候说道,“我终生忘不了那惨叫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一曼更是全身有二十多块碎骨头散乱在肉里,身体到处白骨外露,肌肉多处炭化,多次在死亡边缘徘徊,但是她至死也没有向鬼子透露我军的抗日秘密。

究竟赵一曼是一个怎样的奇女子?为何能够忍受如此酷刑?又是什么让她坚守自己信念致死?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这位抗日女英雄短暂而悲壮的一生。

  • 地主家离经叛道的大小姐

1905年赵一曼出生在四川宜宾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父亲李鸿绪是一个相对开明的读书人,科举屡试不第,后来自学中医理论知识,积极为家乡的父老百姓看病开药。

母亲兰明福,日常在家操持家务,为这个家共生了8个儿女,赵一曼排行为七,父亲为她取名李坤泰,取华夏大地平安美好之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赵一曼懵懂的年纪,她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她的姐夫郑佑之,他就是最早的四川农民革命组织的创建者,是中国优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

郑佑之手把手的教授赵一曼文化理论知识,提升他的文化修养。在赵一曼八岁的时候,她被父亲送入了当时只有男娃娃能进的私塾学校。

小小的她,在此时就展现了聪明伶俐,各项学习课程都能名列前茅。

在赵一曼十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大哥李席儒夫妇代为照管她。大哥和当时中国大多数的家长一样,没有父亲开明的思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便停止了对于赵一曼的私塾学习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这并没有使得赵一曼停止对于学问和进步的追求,在姐夫郑佑之的帮助下,她得到了课本、字典、作业帮等学习资料,理论文化的学习得以继续。

在赵一曼学习文化水平到达一定的水平的时候,郑佑之不断将自己阅读过的一些《国民日报》《觉悟》《妇女周刊》等进步刊物给赵一曼学习,并批注一些重点的内容知识,进一步提高她的政治觉悟。

此时年少的赵一曼已有当时的“民主”“科学”思维,她反对家乡封建习俗的意识,并践行到自己身上。

她抵抗缠足,还去带人破坏裹脚布和小尖鞋,在闹市街头贴标语,画漫画,抨击一些封建落后的习俗和遗老遗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大哥曾多次 “用大道理去规劝”,也曾想用做女红,学绣花来收敛赵一曼的心,可是,细心教导了9个月,赵一曼没能绣出一朵花,却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革命少年先锋。

革命路上先锋

1923年年仅18岁的赵一曼在姐夫郑佑之介绍下,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在她的家乡正式开始了她的革命事业,她成立了“白花场妇女解放同盟会”和“伯阳嘴团支部”,反对三从四德,反对一夫多妻制,反对童养媳制等封建落后思想制度。

她成立的妇女同盟会会员一度发展到180多人,深受广大妇女的拥护,她也真正踏入革命队伍的行列中。此后,为了赵一曼能够将革命的事业走得更远,姐夫郑佑之四处为她找寻优秀的学校。

终于在1925年,在姐夫的帮助之下,赵一曼,躲开家里人的看管,考进了宜宾女子中学,来到了宜宾城,自此,她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新旅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宜宾女子中学还很保守守旧,大家行为举止还是在封建礼法那一套“三纲五常”,而赵一曼这个经受过革命理论洗礼的到来,似乎是在这平静的湖水中扔进一颗巨石。

她为人大方,做事果敢,知道很多平常同学不知道的事,说出的话也新鲜,同学们就都主动地靠近她,她很快团结了好大一批同学。

后来,她被选为学生会常委和交际股股长,担任了团支部委员。宜宾妇女联合会成立时,她又当选为妇联常委会主席,并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1926年5月,国内各地掀起抵制洋货的运动。赵一曼听说有一艘英国的货轮,要在宜宾码头停靠时,发动学生,并带动码头工人和爱国商人,掀起了一起轰轰烈烈的“抵制洋货”的爱国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件事,赵一曼被当时教育局勒令退学,之后她又带领学生,质问教育局局长处置不公,带领学生罢课罢学,一石激起千层浪。

1927年初,赵一曼考入黄埔军校分校,她脱掉了长袍花袄,穿上灰色布军装,腰系牛皮带,头戴大盖帽,开始了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

由于学习训练劳累,她原有的肺病复发了,被学校送进了医院。

但听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时,赵一曼不顾病情,带病参加了反叛斗争。随着革命形势不断恶化,军校被迫停办,赵一曼被迫转移到上海进行地下工作。

1927年9月,赵一曼受到党组织安排,来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她与陈达邦相识,因为共同的革命理想,他们相互帮助,互生爱意,1928年4月在党组织的见证下,成为了彼此短暂却是终生的革命伴侣。

由于莫斯科严寒的气候和日常过累,赵一曼的肺病又复发,而且她怀了孕,身体非常衰弱。但是听说国内急需妇女干部,她便义无反顾的踏上艰险的回国路程。

临别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学习,仅仅是留了一封告别书信,何曾想这短暂的相知相遇相爱之后便是永别。

经过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正式决裂,当时的国内革命形势处于低潮,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

1929年初,党组织派赵一曼去湖北宜昌建立地下交通站,为进出四川转运文件和护送干部。她刚到不几天,这里被敌人发现暴露,但赵一曼已经临产了,她忍着剧痛,在租借的一所极其简陋的房子里生下了孩子,取名“宁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一丝耽搁,拖着虚弱的身子,抱着孩子,坐船离开找组织。

在艰险的斗争环境中,赵一曼越发感到带孩子工作实在不方便,而且会危及孩子的生命。

为了党的伟大事业,她甘愿牺牲自己的一切,毅然决然地把刚过周岁的小“宁儿”送到汉口哥哥处,只身返回上海革命。

临走之前,她抱着儿子照了一张唯一的照片,想不到的是自此母子也是永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