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的人们似乎都是冲着拜水问道而去,往往会忽视藏在沿途一片青绿中的宝藏盆景。其实,藏在都江堰景区内的离堆古园是川派盆景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当今最大的川派盆景古桩组群,有的更是“盆小意境深,景微情趣浓”的自然之美。在这份自然之美背后,正是守护者以匠人之心进行的精心雕琢与呵护。今天,让我们走近都江堰工匠李文忠,看40年来,他是如何用心雕琢与守护山水世界里的诗意“长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责任感

从门外汉到老师傅的进阶之路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记者走进都江堰景区离堆古园“园中园”清溪园,拾级而上,步入门厅,扑面而来的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青石镂空的照壁中,亭上飞泉倾泻而下,园内亭廊逶迤曲折、建筑朴素典雅,数百盆山水、古桩盆景错落有致地呈现在面前。而此时,身着工装的李文忠正与同事一道攀爬在梯架上对园内一件银杏组合式盆景进行修枝。“春末初夏,正是它的生长旺盛期,你看这些叶子发得好凶。就像男士们的头发不勤修剪,造型就会变味。这些枝叶不修剪会影响盆景整体形态。赶在五一小长假来临前,我们会抓紧对这些盆景进行一次精细化维护,确保它们能以最好的形态喜迎八方来客。”一边熟练地修枝,李文忠一边和记者聊起了自己和盆景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1年,李文忠进入了当时的离堆公园,从事绿化工作。对于一个刚从校园走出来的年轻小伙来说,这是一项完全陌生的工作。“那时也没系统地学过这个专业,可以说对这行是完全不懂。但既然要干这行,就不能浑水摸鱼。所以,我就想,那就在岗位上开始学。”以书本为老师,李文忠利用工作之余阅读了大量与园林技术相关的书籍,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理论基础。 但他也明白,光有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真正要干好这行还得有过硬的专业技艺和独特的思路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构思巧妙、精美绝伦的盆景那都是我们几十年来用泥土、盆景毛桩、花盆、景观石等材料精心创作的,绿化特别是涉及到盆景制作讲究的就是手上的活儿是否利索。”李文忠说,虽然自己曾是个盆景的“门外汉”,但幸运的是在成长之路上他有太多良师相伴。“那会儿公园里的老师傅特别多,他们都是很有工作经验。我就跟着他们一手一脚地学,细心观察他们的实际操作,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看李文忠的双手,掌心有不少干茧,胳膊上有很多晒斑。他笑言:“在户外做盆景,没有这样的手,哪来好盆景?”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他慢慢从门外汉成长为一名盆景熟练技工。因材施艺、见机取势、按意布景……在日复一日与盆景打交道的过程中,李文忠也渐渐融入了这方奇妙天地中。“盆景的魅力就在于可以将秀丽江山、天地乾坤装进一方小天地,在这里实现人们的奇思妙想。每当我沉浸在创作或者维护过程中,我个人是非常享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获得成都市盆景技能大赛二等奖;1996年获武汉市盆景技能大赛二等奖;1998、2004、2008、2017年多次获得本单位先进个人称号。凭借心中的热爱与肩上的责任担当,李文忠在从业40多年的时间里,通过自己一步步努力,终于从门外汉进阶为技术担当老师傅。

使命感

以匠心守护传统技艺的传承之路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派盆景技艺集幽、秀、险、雄、高悬、陡深之造型于方寸之间,通过弯曲树干、盘旋枝条等手法,彰显独有的魅力。其“以小见大,缩龙成寸”的艺术风格更是被人们誉为“立体画”“无声诗”。要想雕琢与守护好这幅山水世界里的诗意“长卷”,除了心怀一颗匠心,还得有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就在李文忠完成银杏组合盆景修枝后短暂休息的间隙,他又和负责浇水的同事聊上了。“最近天气热起来了,上午、下午最好都浇一次,中午的时候不要浇哦,害怕烧叶。”李文忠说,尽管现在业务划分更细,每天盆景浇水的步骤是有其他部门的同时负责,但每次碰上了,他总忍不住要去叮嘱几句。“同事些都笑我是闲不下来的人,操不完的心,但没办法,和这些盆景打了几十年交道,真的是不自主要去操心它们的日常维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李文忠所说,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有着大大小小三百多盆盆景、桩头和十八名桩,这些都是他守护了40多年的宝贝们。“哪株是什么品种,树龄好长,好久需要修枝、施肥,这些我都是了然于心的。这就是我的工作职责所在。”除了日常精心维护,遇到极端天气或者节假日人流较为集中的时段,李文忠和同事们还会仔细检查,精心呵护,把对树木、盆景、桩头的危害因素一一排除。而平时,遇到工作任务不那么繁重的时间,李文忠便会带着同事们一起制作盆景。从业40余年,李文忠先后制作了三百余盆川派盆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踏遍景区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皆成为了李文忠心中的至宝。在他看来,千年古堰文景相融,山水如画,古典园林建筑与川派盆景相得益彰。这背后正是园艺师精巧的技艺才将树桩幼年、青年、老年各个年龄的特点与形态展示得淋漓尽致,也因为盆景制作之人的审美创造赋予了不同山草树石生命力和意境感。“优秀的盆景作品不仅需要自然材料和人为技巧,就连装盆景的容器也需要花大量心思去考虑,这些审美属性都将展示出盆景的风韵气势。所以,要想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只有做好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盆景组组长,李文忠在坚持做好景区内盆景维护的同时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所学所知教授给同事。“我和李哥都共事20年了,他的技术是我们组最出众的。但他从来没得私心,都是尽可能带领大家一起提升技艺。我们好多人都是跟他学的盆景制作和维护技艺。”正如同事李勇所说的那样,传承川派盆景技艺早已成了李文忠的使命,他乐意传道授业解惑,因为他想让更多人在拜水问道之余能窥见都江堰的一盆、一木、一景。“盆景的魅力,在于它是一件永远不会终止创作的艺术品,是自然界生命点点滴滴延续的证明。”李文忠说,退休后估计自己也闲不下来,因为他还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感受到“蜀风盆韵”。

— 文章转自都江堰发布

水灵妹在此表示感谢

- END -

【听说 都在看】

赞一下再走呀~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