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大约一万多年前,地球上的食品界发生了两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这两件大事都与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主食息息相关。首先,西亚的两河流域的人们成功地驯化了野麦,将其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麦子。随着麦子的出现,人类开始享用由麦子制作的面食。其次,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远古先民也驯化了野稻,从此,人类有了米饭这一主食。

你可能会问,面食米饭有什么关系呢?别急,让我们继续往下看。这两种食物虽然在地域和制作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最终它们却在某种程度上相遇并融合,让面食的演变走向了“面包和馒头”的两条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西亚地区,麦子的食用方式主要是制作“麦粒饭”。这种简单的制作方法使得奴隶和底层人民能够方便地享用。然而,麦粒饭的口感并不好,它坚硬、黏糊,难以消化。相比之下,奴隶主们则享用着用面粉制作的口感更好、更易消化的“饼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面粉制成的食物逐渐成为西亚地区的主流食品,并传播到整个西亚、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

麦子的传播并没有止步于此。由于西亚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麦子开始向四面八方传播。它向西传到了欧洲的古希腊和西班牙等地中海地区,向北传到了苏联的外高加索和土库曼,向南传到了埃及,向东则传到了中国,并经过中国传入了朝鲜和日本。在大航海时代,欧洲殖民者更是将麦子带到了南北美洲和大洋洲。至此,麦子完成了它的全球扩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有趣的是,尽管麦子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但不同地区的人们却发展出了不同的面粉加工和食用方式。西亚及中亚地区以“饼馕流”为主,而西方欧洲则以“面包流”为主。而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则形成了独特的“馒头面条流”。

在中国,麦子的传播路径也影响了其食用方式的变化。当麦子传入中国西域时,由于“燃料稀缺+游牧方式”的特点,人们保持了“饼馕流”的原始本色。然而,当麦子进入中国黄河流域及中原地区时,人们开始尝试将其与稻米结合,从而诞生了馒头这一独特的面食。

说到馒头,就不得不提到米的出现。一万年前,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以稻米为主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用蒸汽来烹饪稻米的方法,从而开创了“蒸”这种烹饪方式。这种烹饪方式不仅使得米饭的口感更好,也使得人们能够更方便地利用稻米来制作各种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面粉和稻米相遇时,它们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人们开始尝试用蒸的方式来烹饪面食,从而诞生了馒头。馒头不仅口感柔软、易于消化,而且还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馅料来制作出各种口味。这种面食的出现,使得中国的面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由于缺乏稻米这种食材,他们的面食制作方式相对单一。他们主要依赖酵母来制作面包等发酵面食。而在中国,人们则利用蒸汽魔法和丰富的食材创新出了各种面食如馒头、窝头、花卷、豆包等。这些面食不仅口感各异,而且寓意丰富,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一万多年前的那两件大事不仅改变了人类的饮食方式,也塑造了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食品世界。从西亚的饼馕到欧洲的面包再到中国的馒头面条每一种食品都承载着不同地区的历史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