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作为武侠小说的泰斗,其笔下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然而当他提及陈忠实的《白鹿原》时,却发出了这样一声沉重的评价:“这部作品,放在过去是会被砍头的。”金庸先生为何会有如此之说?这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原因?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从多个维度去解析这一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鹿原》:家族兴衰与民族历史

《白鹿原》是一部史诗级别的长篇小说,由陈忠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于1993年首次出版。作品背景设在陕西关中地区的白鹿原,讲述了两大家族白姓和鹿姓三代人的恩怨斗争,以及从清末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历史变迁。白嘉轩与鹿子霖分别代表着两个家族,他们的斗争与合作也折射出了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说不仅展现了家族之间的矛盾冲突,更深刻地挖掘了人物性格,描绘了一个立体的历史画卷。在《白鹿原》中,陈忠实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组织起复杂的情节线索,通过反映儒家伦理道德和宗法家族制度,在时代变迁中的兴衰,展现出了人性的复杂。

作品的结构巧妙,内蕴丰厚,被许多评论家誉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史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忠实:《白鹿原》的坚守与成就

陈忠实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出生于陕西西安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经历乡村生活的磨砺。他的代表作《白鹿原》不仅仅是一部长篇小说,更是他半生心血的结晶。在创作这部巨作前,陈忠实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准备,包括查阅大量县志、地方史和文史资料,以及进行社会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忠实对于家乡的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将自己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融入《白鹿原》的创作中。他曾表示:要写一部即使死后也能垫在棺材里当枕头的书。这种赌上一生的决心和勇气,也使得《白鹿原》在文学界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也让陈忠实的名字与这部作品紧密相连,共同载入中国现代文学的史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庸为什么说这部作品,放在过去是会被砍头的?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金庸先生所提到的“过去”,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背景。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浙江省海宁市人,祖籍江西省婺源县浙源乡凤山村。金庸先生早期所生活的年代,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时代的文化审查制度严格,对于文学作品的审查标准也极为苛刻。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触及敏感话题的作品,都有可能遭到封禁。

《白鹿原》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展现了一个家族、一个村庄乃至一个时代的兴衰荣辱。作品中涉及了土地问题、家族恩怨、权力斗争等多个敏感话题,这些都是当时社会所避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庸先生所提到的“砍头”,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严酷。在那个时代,言论自由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对于不合时宜的言论和作品,往往会采取极端手段进行打压。

因此,金庸先生用“砍头”来形容,《白鹿原》在过去可能遭遇的命运,实际上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深刻揭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白鹿原》这部作品所揭示的人性之恶和社会之弊,也是当时社会所不愿正视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复杂,他们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恶的一面。这种对人性的多面性展示,无疑是对当时价值观的一种挑战。

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人性的复杂性和阴暗面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因此,《白鹿原》对于人性的深刻揭示,也使其在那个时代难以被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到最后

金庸先生对《白鹿原》的这句评价,并非空穴来风。这部作品在过去之所以可能遭遇砍头的命运,一方面是因为其触及了敏感话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其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尽管《白鹿原》在过去可能会遭遇种种困境,但这部作品的价值却是无法否认的。它以其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以及对人性的细腻描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那个时代、了解人性的重要窗口。

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