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们常说“虎父无犬子”,可根据《三国演义》所记载的内容来看,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则颇有点虎父犬子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邓艾率领一支军队绕道阴平进入蜀汉腹地之后,作为名臣之后的诸葛瞻身负蜀汉后主刘禅的重托,率领七万士兵来对抗邓艾的两千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葛瞻手握这么大的兵力优势却在绵竹之战中被邓艾所击败,从而让邓艾率军一路而下,直取成都,导致蜀汉后主刘禅不得不出城而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因为诸葛瞻这么一个惨淡的战绩,使得他被很多人吐槽是辱没了诸葛亮的名号,然而,诸葛瞻的手中真的有七万大军吗?

不存在的七万军队

关于诸葛瞻率领七万军队去对抗邓艾这件事,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邓士载偷渡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中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回中,书中是这样记载邓艾所部人数的:“于是邓艾步行,引二千余人,星夜倍道来抢江油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江油守将马藐,在看到邓艾的区区两千部队时,却并没有率领军队依靠城池进行抵抗,而是直接向邓艾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邓艾率军进入蜀汉腹地,并拿下了江油城之后,蜀汉方面则是大为惊慌,在这样的情况下,蜀汉后主刘禅便“即拨成都兵将七万与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从《三国演义》的内容之中,能够很清晰地看出诸葛瞻是率领七万军队同邓艾的两千多军队战斗的。

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的蜀汉真的能够征召七万名士兵给诸葛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历史记载,在刘禅向魏军所献上的降表中,其实清晰的说出了当时的蜀汉总人口只有九十多万人,而这九十多万的人口却要养活十一万的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表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蜀汉老百姓和士兵的比例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夸张的地步,可即使是如此,在蜀汉灭亡前,他的兵力依然是十分捉襟见肘的。

首先,当时蜀汉军队的主力,也是最为能打的部队肯定都是在姜维手中,来对抗魏国主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当时魏国的主力部队有十余万,因而即使姜维能够依靠剑阁一带的天险进行防御,但是其所需要的总兵力依然要五六万人左右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姜维率领的这支主力军团外,蜀汉还要在于东吴边界部署一支军队来防备东吴的入侵,尽管蜀汉和东吴的关系相对较好,但这支军队的总数可能也需要一两万人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当时的蜀汉还要分出去一些士兵来防备西南地区的蛮夷部落,而这就有分出去一万人左右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当时的蜀汉能够将部署在全国各地的军队集中在成都一带,但其总人数可能也只有两三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诸葛瞻当时能够率领的军队绝对不是演义中所说的七万人,当扣除留守成都的一些部队之后,诸葛瞻的总兵力可能只有一两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诸葛瞻所面临的对手邓艾,他所率领的军队总数也绝对不止两千人。

因为这两千人只是邓艾所率领的前锋部队,在邓艾率军偷渡阴平之初,其所率领的军队数量是三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后来因为爬山越岭而导致的一些非战斗减员,以及为了保证后勤畅通,而在路上遗留的一些人员,邓艾所能够进入蜀汉腹地的总人数应该也是可以接近甚至超过一万的。

这是因为,虽然通过演义我们很清楚,由于糟糕的地形条件,在最后时刻邓艾直接率领士兵是“毡衫者裹身滚下,无毡衫者各用绳索束腰,攀木挂树”的手段进入蜀汉腹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两千人就成了孤兵了,凭借这些前锋的接应,邓艾所部的剩余兵力是完全可以翻越天险,进入蜀汉腹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诸葛瞻和邓艾军队的总人数对比,绝对没有演义里描述的七万打两千那么夸张,诸葛瞻当时在总人数上,最多只能说是“略占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诸葛瞻虽然在总人数上略占优势,可问题是,各个军队的战斗力之间是存在着很大差距的。

士兵战斗力的巨大差距

正如刘禅后来的降表中所描述的那样,蜀汉的总兵力也不过十余万人,尽管降表中所描述的这些士兵都是“带甲将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依靠蜀汉那孱弱的国力,必然是无法将这些士兵全部训练成精锐部队,因而在这些军队之中,能打硬仗的部队可能就只是姜维所率领的那几万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诸葛瞻在当时所率领的那些个军队,其无论是装备、士气、还是士兵的训练水平都是无法和姜维的部队相提并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姜维所部在此前十余年时间,所面临的主要对手,则是邓艾所率领的魏国边军,他们这两支部队在两国交界地带是常年作战,因而彼此的战斗力应该是差不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当诸葛瞻率领军队同邓艾所部战斗的时候,由于两军之间在士兵素质上的巨大差距,依然导致诸葛瞻所部在野战中难以同邓艾的军队抗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样也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邓艾所部虽然能够通过阴平小路进入蜀汉腹地,但这种小路肯定导致邓艾军队的后勤难以维持,那么他们又是如何保障后勤的呢?

蜀汉内部的分裂

要说邓艾所部的粮草,其实很大程度上可能还是跟蜀汉内部的投降有很大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蜀汉的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在蜀汉内部依然存在着两个对立的集团,也就是“荆州派”和“益州派”。

由于蜀汉政权早期官员主要来自荆州士族,因而荆州派在蜀汉内部是拥有很大话语权的,而他们也在之后参与了蜀汉政权的南征北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这些荆州出身的官员被大量消耗,而益州本地的士族则依托自己的领地从而在朝堂上不断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蜀汉后期,依托本土优势,从而壮大起来的益州派却并没有获得更多的朝堂权力,相反的,后期的朝堂大权依然被荆州派所控制,这自然导致了益州本土士族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邓艾率军进入蜀汉腹地之后,由于古代的信息差影响,蜀汉本地人很可能会将这些魏军认为是“天兵下凡”,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蜀汉士族自然是十分恐惧这些魏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身的不满加上对于魏军的恐惧心理,自然就使得邓艾在进入蜀汉后,一些原本的蜀汉士族很可能为表忠心,便向邓艾本人提供了一些粮草、盔甲以及情报上的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在《三国演义》中,江油守将马邈在投降邓艾之后,邓艾就获得了“马邈献地理图一本,备写涪城至成都三百六十里山川道路,阔狭险峻,一一分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而当邓艾所部进入蜀汉腹地之后,是有可能得到一些蜀汉士族的帮助,而这些士族的“援手”则进一步加速了蜀汉的灭亡。

结语

尽管在《三国演义》中,常常将高举“匡扶汉室”大旗的蜀汉塑造成正面角色,但在真正的历史中,只能偏安一隅的蜀汉政权,自然是无法同战争潜力强大的曹魏集团相抗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而蜀汉的灭亡有着一定的历史必然性,而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诸葛瞻在绵竹之战的失败,其实更多的还是魏蜀两国国力的体现,而不是诸葛瞻本人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