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4月29日讯(记者 张婕 王向荣 摄影记者 李刚)从第一次到北京新发地闯市场,敲门拜访一家水果店卖出两车苹果,刘冬和农业的缘分就正式结下了。首单卖出两车苹果,让刘冬还在摇摆的心安定下来。至此,他决心做好农业,8年时间做活供应链,把蓬莱苹果销往全国各大市场。

从地产高管转身当农人,对刘冬是一次人生挑战,相当于从舒适圈跳到全新领域。

他一毕业就进入地产圈,十几年辛勤耕耘,从基层施工员一路干到集团高管,工作可谓得心应手,轻车熟路。刘冬的妻子老家烟台蓬莱,父母在家经营农资,年纪大了希望他们能回家乡接手。二人向往的是城市生活,也适应了城市生活,尽管长辈一直有让他们回蓬莱做农业的想法,但这个决定并不那么容易下。

是什么促使他下定决心投身农业?刘冬说是舅舅的一句话触动了他,“你才34岁,现在生活过得这么安逸,不太合适。” 谁人曾经不少年?这句话触到了刘冬拼搏的心弦,于是在2016年8月他辞掉工作,回到蓬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一回家,刘冬接手了苹果基地的种植和销售工作。此前从来没接触过农业,让一个农业“小白”种植苹果,难度可想而知。他对自己做了一个评估,认为销售是他的强项,传统的销售模式也急需打破,开拓新市场成为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难题。他了解到北京新发地是北方一个大型水果批发市场,于是在2016年冬天专程北上去开辟市场。

“我还记得第一天是早上7点到的,自己还觉得起了个大早。结果到那一看,人家基本都收完摊了。一打听才知道,新发地水果市场一般半夜十二点就开始了,凌晨三四点是高峰,六七点钟基本就结束了。然后第二天开始,我就凌晨去市场蹲守,一连蹲了7天。”这7天刘冬观察到一家水果店走量十分可观,9米6的货车一天能走两车货,就直接敲开了门,向店家推销苹果,一听是烟台蓬莱的苹果,店家马上同意了。临走时他在水果店里买了一箱苹果,在返程的高铁上就接到店家的电话,要两车货,两天后就发货。

发往北京的两车苹果让刘冬敲开了销售大门,也让他燃起了信心。此后他时常通过网站、展会、电话等渠道宣传联系,但依然会屡屡碰壁,发出去的很多消息都没有回音。纵然如此刘冬依然拿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宣传着自己的产品,一年内参加五六个展会,走过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杭州等地,这些年累计飞行16万余公里。

行程换收成。2017年,经过一年多的摸索积累,刘冬牵头成立了烟台市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烟台特色农产品仓储、批发及零售,同时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及增收。当年,公司销售额突破1000万,2018年突破了2000万,2019年达到3000万元。一年一个台阶,刘冬走得很扎实。

农业是门大学问。刘冬调整方向,主攻销售,种植端交由合作伙伴经营,但他并没有全部放手,而是根据市场反馈及需求下订单,根据种植情况及时调整市场销售。

基地种植了100亩“红孩儿”苹果,作为烟台市最早的晚采苹果之一,“红孩儿”在农历小雪前后采收,晚采使其糖度更高、香气更足,吃起来口感更好。更大投入也会收获更大回报,精心经营的“红孩儿”多次“出圈”。2019年“红孩儿”牌苹果被山东省农业厅纳入山东农产品知名品牌目录,2022年获评烟台十大苹果品牌,还被亚果会评为2022年中国果业最受欢迎名优果品品牌。

如今,单苹果一项,刘冬做到了年销售6000余吨,年销售额超3000万元。刘冬每逢出差,总有人说“看,蓬莱苹果来了”。他俨然成为蓬莱苹果的代言人,让五湖四海的人了解了蓬莱苹果。

随着市场培强做大,1000吨的冷库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刘冬正在寻找更大的冷库合作,以期推动销量再上新台阶。“近几年,公司也在探索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了茶饮企业的供货,主供芭乐、桃子、杨梅、荔枝、网纹瓜等水果,并开展了部分社区团购业务,这一部分全年营业额有6000万元左右。”立足于苹果圈做出新的探索和改变,刘冬没有停止脚步。同时,他们还在联合多方策划苹果新品种种植,将苹果产业“进行到底”。

“我出生于淄博博山,老家果树种植很少,从小并没有在满山果树的环境中长大,毕业后一直从事地产业,从没想到会一转身当起农民。”回首走过的路,一路的艰辛和不易让刘冬感概万千,如今看着脚下的土地,刘冬又觉得无比踏实,未来他将继续在这片热土上奋斗,为美丽乡村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