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叶剑英的办公坐上出现了一封神秘的“来信”。

这封信是由辽宁抚顺的一个老农民写下的,由辽宁省省委转交上来的。而在这封信里,写信的人言辞恳切地告诉了叶剑英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中央关于“西安事变”的结论有错误!

此时距离西安事变已经整整过去四十三年了。再加上解放初期,我们党就组织过一次关于西安事变的调查。按理来说,这里面不存在错误的地方。

可是,这位写信的老农告诉叶剑英,自己就是西安事变的亲历者。而且,他和叶剑英还是熟人!

叶剑英感到此事非同小可,于是叫来了自己的秘书,让他去调查一下写信的这位老农。如果真相确实像他说的那样,自己一定要亲自问个明白。

那么,写信的这个老农到底是谁呢?他所谓的真相是什么,叶剑英最后又会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的叶剑英与解放军官兵们在一起

这位写信的老人名叫王玉瓒,关于他和叶剑英的故事还要从西安事变开始讲起。

一 古城内的枪声

1936年12月12日凌晨五点,此时的天空才刚刚泛出几缕晓色。

突然,蒋介石居住的华清池外枪声大作。开枪的人正是张学良与杨虎城的部队。他们是来发动“兵谏”的!

蒋介石被从睡梦中惊醒了过来,慌乱之下,他也完全顾不得自己领袖的形象,连假牙都没来得及戴上就从围墙上仓皇逃了出去。

在蒋介石跳窗的一瞬间由于天色太黑,他直接一个踉跄栽倒在了地上。但这时候的蒋介石哪里还顾得上这些,他只能够一瘸一拐地向着不远处的骊山跑去。

很快,张学良手下的士兵将蒋介石所在的地方团团包围。蒋介石只能够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畏畏缩缩地探出头向外张望。最终,走投无路的蒋介石被东北军的士兵们抓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与张学良

当天中午,张学良与杨虎城向社会各界发布声明。并号召南京国民政府“改组政府、释放此前被捕的爱国人士、停止内战、联合一切力量抗日”,并遵照孙中山先生的遗愿立刻召开救国会议。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以何应钦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拒不接受张学良等人提出的各项条款,并斥责他们是在以绑架领袖的方式威胁中央政府。

所以,何应钦立马召开会议组织了一批所谓的“讨逆军”随时准备与张学良和杨虎城兵戎相见。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方面也接到了消息。

虽然从个人情感上来说,大家恨不得立刻召开公审大会就地处死蒋介石。但是,出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考虑,中国共产党人还是决定放下成见,派出代表团奔赴西安展开斡旋。而叶剑英就在这个代表团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应钦

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以后得到了张学良对妥善安置。大家一起商讨眼下的局势,交流各自的看法。这时候,有人便好奇到底是谁抓住了蒋介石。

紧接着,一个身材魁梧的军官便主动站了出来。

这个军官名叫孙铭九,是张学良对卫队营营长,可以说是张学良对绝对心腹。

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是孙铭九抓住了蒋介石,并对孙铭九大加赞赏。但此刻,一个站在角落里的军官却露出了不快的神色。此人便是王玉瓒。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铭九

二 众说纷纭的“捉蒋”者

长期以来,关于是谁带着部队进入华清池捉住了蒋介石,一直有三种主流的说法:

1、西安事变的当天,孙铭九亲自带领张学良对卫队第一营突入华清池的北大门将蒋介石就地抓获。

2、东北军团长张治邦亲自率领手下的官兵进入华清池完成了“捉蒋”的任务。

3 、东北军上校营长王玉瓒奉张学良将军的口谕,带领着卫队第一营中的步兵连(包括一个手枪排)和骑兵连进入华清池抓捕了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事变后的蒋介石与宋美龄

其中,第一种说法被人们广泛接受并传播。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孙铭九当成了捉住蒋介石的英雄。特别是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写的《西行漫记》当中,他将孙铭九描述成了一个正直、勇敢的人物,这也使得全世界的人对于“孙铭九抓住蒋介石”的说法深信不疑。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大陆地区拍摄了电影《西安事变》。在电影中,捉拿蒋介石的人就是孙铭九。就在所有人都逐渐接受这样的固有映像时,叶剑英收到了王玉瓒给他写的“澄清信件”。

在1979年的这封信里,王玉瓒非常肯定地说自己才是当初在西安事变中率先带兵捉拿蒋介石的人。

叶剑英作为当年西安事变后续处理的亲历者也很想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在叶剑英的指示之下,辽宁省省委对王玉瓒展开了调查。

见到调查人员之后,已经在农村居住了将近一辈子的王玉瓒说出了蒋介石被捉前后的详细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德加.斯诺

三 少帅的“密令”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亲自飞到西安督战。当时的张学良心里想着自己的东北老家,无心与共产党的部队交战。因此,他也被蒋介石多次训斥。

不过,再怎么说张学良都是蒋介石的“拜把兄弟”。张学良利用这层身份几次进入蒋介石的官邸劝说他停止对共产党人的围剿立刻组织军队抗日。但蒋介石听后不但没有同意,还将张学良大骂一顿赶了出去。

当时,王玉瓒就在张学良的身边担任警戒任务,因此将整个过程看得清清楚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玉瓒

看到蒋介石居然对东北军的“少帅”如此无理,王玉瓒的心里怒火中烧。

由于王玉瓒颇受张学良的器重,因此,每次张学良出席重要的活动几乎都会带着他。

王玉瓒发现蒋介石周围的警卫力量平时非常薄弱。当蒋介石出门时,他的身边往往只有两三个人,即便是在居住的行辕内,也只有三四十名士兵负责守卫。

所以,当张学良准备对蒋介石发动“兵谏”的时候,王玉瓒就成了他手下最合适的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学良与东北军诸将

1936年12月11日下午4点多钟,王玉瓒又陪着张学良来到蒋介石的住处谈事情。结果,蒋介石和张学良又一次吵得不可开交。

只见,张学良生气地从蒋介石住处的五间厅三号房往外走,正好遇上了站在走廊尽头负责警卫任务的王玉瓒。

张学良回头看了看蒋介石的房间,然后转过头低声对王玉瓒说道:“王营长,你现在马上跟我一起回城去。”

此时的王玉瓒还不知道张学良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跳上三轮摩托车跟着张学良一路回到了西安城里。然而,这次他们的车没有开往军营,而是径直开往了张学良居住的公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公馆旧址

正当一头雾水的王玉瓒走下车时,张学良一把将王玉瓒拉到屋里,并叮嘱他说:“快关上门,我有重要的事情要跟你说!”

王玉瓒立刻按照命令紧紧地关住大门,只见张学良用严肃的眼神飞快地将王玉瓒上下打量了一遍,然后整理了一下衣帽,非常镇定地对他说道:

“我命令你把蒋委员长请进城里来,这次我就要活的,千万不要打死他!”

王玉瓒此时感到血气上涌,浑身充满了力量,他立马用雄浑的声音回答道:

“我保证完成任务!蒋委员长身边的卫士也就三四十个人,我就带两个连的弟兄,一共300多人,保证可以把他给您捉回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学良看着王玉瓒露出了赞许的目光,他先是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提醒王玉瓒说道:“做了这件事情,到了明天早上,你我是死是活都很难说了。所以,一定要做好准备,力求万无一失!”

王玉瓒用坚定地目光看向张学良表示了自己必死的决心。张学良看着他愣了一下,然后又补充道:

“这一次,你一定要跟孙铭九相互配合,做好这件事情。你带的兵是华清池行辕的守卫部队,所以应该让你的人先动手。”

这时候,东北军的军长于学忠急匆匆得走进了客厅。王玉瓒出于警卫的本能立马停止了跟张学良对谈话。他用眼神扫视了一下于学忠,见张学良没有反应,这才放松了警惕。

于学忠转过头对张学良问道:“一切都准备好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学忠

张学良没有回答于学忠的问话,只是叹了一口气将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的王玉瓒。随后,张学良嘱咐王玉瓒要让手下的士兵统一穿上蓝色的棉服,以便与蒋介石的卫队区分开来。

而后,张学良告诉王玉瓒,让他稍后找到自己的贴身保镖谭海。具体的行动方案和要求谭海会告诉他。王玉瓒深知事情的重要性,他快步走出客厅,在张公馆外遇见了谭海。

谭海告诉王玉瓒行动的时间是明天的拂晓时分,到时候他们会派车把王玉瓒等人送到离华清池不远的一个地方,然后再告诉他们详细的行动方案。时间紧迫,谭海让王玉瓒和他的手下们赶快回家换上衣服。

12月12日凌晨两点左右,王玉瓒等人乘坐摩托车到达了张公馆附近向手下传达了张学良“捉蒋”的命令。王玉瓒先是告诉骑兵连的连长,让他派兵包围华清池的外围以防蒋介石逃跑,然后再请孙铭九协助行动。万事俱备之后,一群人开着车朝着华清池的方向驶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事变中蒋介石居住的五间厅

四 险象丛生的“捉蒋”行动

到达华清池周卫侯,王玉瓒意识到在华清池附近的禹王庙里有大量的国民党士兵。到时候华清池内枪声一起,他们很有可能会伺机增援。于是,王玉瓒派手下的人先一步去禹王庙将那些士兵缴了械。

接着王玉瓒等人赶到华清池的外围与在这里负责防卫的步兵连连长马体玉会合。马体玉见到王玉瓒就向他报告说:“一排有一班的人跟宪兵队一起住在外屋。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王玉瓒冷静地回复道:“我们先去派人下了他们的枪,然后派人看住他们,决不能让他们出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事变中的宋美龄

就这样,大家根据王玉瓒的命令不声不响地进入了华清池的第一道门。但第二道门内驻守的都是蒋介石的贴身卫队,而且他们设置有来回走动的流动哨。这下兵谏的诸让犯了难。

此时的王玉瓒依旧临危不乱,他从怀里悄悄地掏出手枪,而后转过头去对属下们命令道:“你们听我的枪响,然后动作一定要快,千万不能让他们上子弹!”

说完,王玉瓒一枪放倒了门口的那个侍卫,然后孙铭九带领着人马立刻冲了上去。此时,正在房屋里面的蒋介石卫队长听到枪声出来查看情况,也被王玉瓒等人连开几枪打倒在地上。其他的卫兵见状立马寻找附近的掩体与王玉瓒的部队展开了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

一时间,整个华清楚内枪声大作、子弹横飞。步兵连的士兵们奋勇搏杀为王玉瓒冲开了一条血路。而后王玉瓒带着几个兄弟翻过荷花池,绕到贵妃池的后面,来到了蒋介石居住的五间厅门外。

此时,王玉瓒发现蒋介石住处的大门居然是敞开的。于是,他立马带着人冲了进去。但是,王玉瓒揪起床上的被子,发现被子下面没人,士兵们也仔细搜索了房内,并没有找到蒋介石的身影。王玉瓒的心里顿时乱做了一团,万一让蒋介石跑了可怎么办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飞快地冲出门去向门外的士兵们下了搜索的命令。这时候,蒋介石房间内的电话响了起来,王玉瓒连忙赶过去接电话。他听出来了,电话对面的人正是张学良。张学良听说了情况后,气氛地说道:“如果你今天找不到蒋介石,那就以叛逆罪论处!”

这时候,有士兵汇报说有人在一堵墙的后面发现了蒋介石穿的一只鞋子。王玉瓒这才意识到,蒋介石有可能是跳出围墙逃跑了。但围墙的后面就是骊山,想在这么大的范围内抓到蒋介石,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此时大家刚刚发动兵谏不久,蒋介石应该还没有跑远。于是,王玉瓒命令手下的部队分成两路,沿着围墙后面的道路在骊山上搜索蒋介石的踪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藏身的大石头

不一会儿,手枪排的排长刘允玖就在山上发现了一个可疑的草丛。他当即命令战士朝着那个草丛开火。结果,从草丛里站起了三个人。大家细看之下才发现其中的一个人正是蒋介石的贴身侍卫。于是,众人不由分说便上前去抓住了躲在石头后面的蒋介石。

捉住蒋介石的官兵们一刻不敢怠慢,立马将事情向王玉瓒汇报。王玉瓒得知情况后亲自带人将蒋介石送回西安城内。而与此同时,东北军第105师第一旅第一团的张治邦团长奉命继续驻守在华清池一带,负责清理与善后。

这就是王玉瓒带兵捉拿蒋介石的全过程,可是,令人不解的是,王玉瓒的“功劳”为什么在后来就莫名其妙地被算在了孙铭九的头上呢?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何王玉瓒始终没有提起当年的往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事变时的街头游行

五 曲折的“真相”

原来,当年张学良在发动西安事变结束后不久就将王玉瓒等直接参加了捉蒋行动的人全部遣散了。

后来,王玉瓒索性离开了东北军,加入了其他的战斗序列。

“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王玉瓒跟着部队一起南征北战先后经历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好几次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大规模战役。最后,王玉瓒实在受不了国民党军队内部官僚们的腐败与无能,他带着一些部下远走高飞,来到云南、贵州一带居住了下来。

而在抗日战争中,由于种种关系,当年跟随王玉瓒一起参加“捉蒋行动”的孙铭九沦为了汉奸。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党开始组织人员调查孙铭九的历史问题,此刻孙铭九便一口咬定自己就是带兵捉蒋的指挥官,以求获得宽大处理的机会。加上“西安事变”以后一直都有“孙铭九带兵捉蒋”的传言。我们党的同志也就认可了这样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的“捉蒋者”王玉瓒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选择顺应大势,参加了云南起义,促成了大西南的解放。

当时王玉瓒正在云南担任第二十三临时养护院的院长。由于王玉瓒早在西安事变中就见识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胸怀,他主动利用手中的权利帮助我党的游击队运动人员资料和武器弹药,最终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又主动申请回到辽宁老家休养,绝口不提当年的事情。

但天有不测风云,由于王玉瓒一家的生活情况在后来的日子里一直不好。王玉瓒这才想起了当年自己为抗战立下的“功劳”。

可惜,由于王玉瓒人微言轻,他一连写了好几封信都如同泥牛入海,没有得到回应。直到1979年,他才把信寄到了叶剑英的手里。

由于当年叶剑英、周恩来等人到张公馆商议事情的时候,王玉瓒作为负责警戒的军官就在旁边陪同。所以,叶剑英对他还有一些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事变中的叶剑英(中)

事关重大,在确认了消息的准确性后,叶剑英亲自联系了抚顺市的相关干部,让他们做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交上来,并且彻底调查清楚王玉瓒的历史问题,给他家的生活提供一切必要的物质保障!

几个月后,抚顺市公安局就得出结论:王玉瓒同志是一个爱国的、正义的、有功的人。自此,沉寂了四十多年的“谜题”终于得到了解答。第二年,王玉瓒被大家推选为辽宁省政协委员、常委。不过,为了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当地政府还特意找来了孙铭九等额同王玉瓒核实情况。

1982年6月,全国政协在王玉瓒等人的帮助下重新编印了《文史通讯》。在这部著作里,大家对王玉瓒捉住蒋介石的经过做了详细的说明和澄清。这也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们的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的叶剑英元帅

在恢复名誉之后,王玉瓒家里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但他依旧很少提起当年自己带兵“捉蒋”的事迹。晚年的王玉瓒就像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一样与家人和朋友生活在一起。

1984年2月17日,王玉瓒在辽宁省锦西县(今葫芦岛市)去世,享年八十八岁。

虽然在王玉瓒去世后的很多年里,一些报刊和媒体时不时还会发表关于“孙铭九捉蒋”的文章。但是,王玉瓒捉住蒋介石的真相是存在于我国官方档案里的。他的功绩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如官方资料中所记载的那样,王玉瓒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也是英勇的一生。他是一个优秀的军人,更是一个优秀的炎黄子孙!在每一个历史的交叉路口,他总能够看清历史的趋势,选择符合民族利益与人民希望的方向。所以,祖国一定不会抛弃他,人民也一定不会遗忘他!

历史的真相不容掩盖,光辉的功勋永不蒙尘!在过去几十年的岁月当中,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生命为后世的人民书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画卷。而他们也让世界明白了我们的民族无比强大,不容欺辱!

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希望重于一切!在新的时代浪潮中,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又面临着新的风险与挑战。在这条暗流汹涌的前进道路上,唯有团结一致、英勇向前才能冲破黑暗到达希望的彼岸。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必将压倒一切,取得最后的胜利!

参考文献:

《忆父亲王玉瓒》王文成 王文琳

《王玉瓒:打响西安事变第一枪》倪良端

《王玉瓒:从护蒋卫士到捉蒋先锋》广艳辉

《西安事变与王玉瓒》魏均 宋纹寅

《先父王玉瓒活捉蒋介石》王文琳

《华清池“捉蒋”真相》曹晋杰

《华清池领兵“捉蒋”的是王玉瓒不是孙铭九》曹晋杰

《张学良授命王玉瓒临潼扣蒋》邵桂花 陈志新

《华清池捉蒋真相是怎么查清的——忆父亲王玉瓒》王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