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木村久一曾说:

“根据科学的理论,人的寿命是一百五十岁,因为动物的寿命通常是它们成熟期的五倍。”

也就是说,从古至今都未曾有人将生命的长度,延展到人类寿命的极限,总会因故半途而终。

即便如此,人们对于长寿的追求也从未停止过脚步,依旧想流连在这人世间更长的时间。

在如今的社会中生存,除开天灾人祸的因素,就算是普通人的寿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真正决定一个人能活到多少岁,并不仅仅在于上天的安排,更取决于以下3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饮食有节,起居有序

《黄帝内经》中有言: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过分劳作,才能让形体和精神能够协调统一,享尽自然寿命。

生活中的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到人身体的健康程度,特别是涉及到饮食与起居这两方面。

有些人每天的三餐要么是缺少其中的一二,要么是某一顿暴饮暴食,打破了饮食该有的平衡。

作息时间也非常不规律,时常会伴随着熬夜赖床晚起等毛病,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年轻力壮之时,尚且能够凭借自愈力慢慢恢复,等到上了年纪以后,身体也便难承其重。

根据医学研究,熬夜会显著降低人的免疫力,长期睡眠不足6小时候,更会提高患病概率。

而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每天都熬夜和经常熬夜的年轻人占比超过70%,这个数字非常恐怖。

偶尔的一次饮食失度,或是作息上的不规律,或许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多大的损伤。

但长期以往的伤害积累,却会让这样的影响,成几何倍数的激增,极大的损耗人体的健康。

所以,若想寿命不减,最应该保持的就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日三餐,早睡早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情绪稳定,心态平和

一个人身体的健康与否,除了与肉体的好坏直接相关,更在于其内在的心态与情绪的起伏。

当自己的情绪比较稳定,心态也较为平和时,人就不容易陷入强烈的自我内耗,活得轻松。

反之,若是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愤懑等负面情绪之中,整个人也会很容易憔悴与早衰。

心态好的人,能看破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会因为小事而斤斤计较,也不会有情绪的波动。

拿得起也放得下,从不让烦恼装进自己的心绪之中,自然也没有多余的忧愁,活得自在。

在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代算得上是黑暗动荡的年代,那时不光老百姓寿命奇短,连皇帝也过得朝不保夕。

可偏偏在这个时期,出了一个颇为长寿的皇帝梁武帝萧衍,他光做皇帝就47年,自己更是活到了86岁的高龄。

他之所以能在当时如此高寿,和他颇为良好的心态密不可分,不仅个人多才多艺,而且人生观也非常豁达。

他个性宽厚仁慈,无论与身边的亲人相处,还是与大臣往来,都秉承着宽仁的原则,从不滥用权力与他人产生矛盾怨气。

正如拜伦所说:“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人生就是如此,凡事能看淡看开,放下执念,减少多余的欲望,总是能过得比别人更潇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人际往来,情感稳定

作为一种群居动物,人总是离不开别人的相伴相随,不可能一个人孤苦伶仃地活在世上。

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稳定的人际关系,才能让自己处于较为安全的状态,并且达到一种平衡。

既要有朋友分享生活中的苦恼与欢乐,也需要亲人给予关怀与温暖,还得有爱人的相濡以沫。

构筑好这些情感的网络以后,人生才不会单调乏味,自己也能寻找到奋进的目标,更有动力孜孜不倦地前行。

老子有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情感的真正力量,往往是无形存在的,但它的能量往往却能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地影响人。

试想,在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中生活,肯定要比在一个吵闹不断的家庭中更让人有希望。

春秋时期,伍子胥本是楚国的贵族,其父亲伍奢还是楚国太子太傅,负责教育楚国太子建。

后来楚国内乱,伍子胥全家都受到牵连,并且被楚王残忍杀害,仅有伍子胥一人幸免于难。

伍子胥因此一夜白头,整个人都变得苍老了很多,后来又逃到了吴国,隐忍多年终于报仇。

可他本人也因此变得情绪暴戾,对身边的人也充满了猜忌,余生都过得郁郁不得志。

只有稳定的情感交流,才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意义,让自己的心灵保持年轻和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劝说》中有句话很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漫漫人生路,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每一个人生的结果,都是路途上积累的结果。

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和努力,从饮食起居、心态到情感,每一点都是不可或缺的。

生命的真谛不在于你活了多久,而在于你如何度过这段时光。

先学会爱自己,掌控好生活的节奏,才能让身体正常运行。

拥有好的身体,会有更长久的岁月,让你慢慢去体会其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