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苏轼[宋]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何正臣等人从苏轼的诗文中断章取义,弹劾他“讪谤朝廷”。苏轼于当年在湖州被捕入狱,几个月后被贬黄州。这首词就是苏轼于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在黄州定慧禅院所作。

对于三年前的这次几乎死于非命的“文字狱”,苏轼一直心有余悸,以至于在黄州的最初几年里一直战战兢兢,深居简出,几近于隐姓埋名。这首词表现的就是他的这种心境。词的上阕描绘了一组凄清的画面,营造出一派孤寂的氛围;下阕则集中刻画“惊鸿”这一生动的意象,并借助它深刻地表达了作者惊恐、哀怨、伤痛和寂寞的心境。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代指夜深。两句大意是:天空一轮弯月,月亮的下面,是一株叶子稀疏的梧桐树。走近一看,弯月的钩子好似挂在树梢之上。漏壶中已经听不到水滴的声音,此时已经是深夜,听不到人语响动之声。开首两句渲染出一幅凄清冷寂而暗淡的画面。"缺""疏""静"为全词奠定了抑郁感伤的基调。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幽人:孤独寂寞的人,这里指作者。缥缈:依稀恍惚,模糊不清。 句意为:这个时候一个孤独寂寞的人出现并且独自行走,远处,一只孤独的鸿雁在飞行,透过树林的遮挡,他的身影若隐若现。这句词中,幽人与孤鸿交相辉映,实际上二者已经融合到了一起,难以分离,因此也可以用孤鸿的形象指代幽人。这句话衬托出苏轼从险些丧命的牢狱之中逃生后,被贬谪到黄州心有余悸、万事皆空的悲凉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两句通过对惊鸿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心中难以排遣的情绪。 两句大意是:孤鸿突然从梦中惊醒,它四处张望黑漆漆的夜,似心中有无限哀愁无人知晓。惊鸿是作者自己的象征。作者凭空被人捏造罪名而险些命丧狱中,他心中的怨恨是不言而喻的,但没有人能理解,他只能如惊弓之鸟来到黄州。

“拣尽塞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沙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孤鸿在树枝间跳来跳去,选择安稳的技头停息,然而始终不顺心意,最后终于落在了冰冷的沙洲之上,独自栖息。 这两句指代苏轼初到黄州后犹如惊弓之鸟般的生活: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综观全词,词人表意婉转,借助孤鸿这一艺术形象含蓄表达心中的苦闷,不见斧凿刀砍的生硬痕迹,体现了词人艺术素养上的深厚功力;全篇意境幽冷凄清,感染力很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