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刘军国

午后,走进杭州市临平区保健路工具厂宿舍,工人们正忙着清理树池、铺装地砖,一派忙碌景象。看着已经焕然一新的墙面,居民曹彬爱笑着说:“从外面经过的路人都要羡慕呢。”

工具厂宿舍内部施工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具厂宿舍内部施工图

工具厂宿舍位于临平街道邱山社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5幢72户,居民大多是60岁以上的退休老人,因建设年代较为久远,小区早已出现设施陈旧、电线杂乱等问题。80岁的曹彬爱家住53号楼一层,是1981年最早一批搬进小区的居民,“算起来也住了40多年了,门窗、水管这些都老旧破损了,住着很不方便。”直到去年下半年,得知小区被纳入年度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曹彬爱和老邻居们都高兴得合不拢嘴,盼着施工队早日入驻。

“改造前,街道、社区、施工单位多次召开方案研讨会、组织现场调研,充分考虑居民需求编制实施方案,从去年10月开工以来,我们通过为每户居民拆除保笼、更换雨棚、加装空调罩等,已基本完成小区外立面改造。”项目负责人介绍,除此之外,本次改造还包括安装单元楼门禁系统、设计更换沿街商铺店招、拆除辅房、新增街心公园和休息区、增加停车位、实施强弱电线上改下等,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小区居住环境、舒适度、安全性等方面全方位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具厂宿舍外立面改造前后对比图(左:改造前;右:改造后)

在工作机制上,此次改造坚持“综合改一次、一次改彻底”的原则,在实施外立面、楼道、内部路等必改项目的同时,兼顾无障碍设施提升、公园和休憩区建设等可选内容,通过综合改造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实现旧改工作的降本增效。“此外,针对‘停车位怎么划’‘消控室设在哪’等居民关心的问题,我们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立足宜居的原则,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访问等形式收集居民意见,确保改造内容符合居民意愿。”街道工作人员介绍。

同样的,在临平街道沿山路138号、156号小区,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的辅房已被拆除,建筑工人正在清运破碎的砖石,“原来的辅房是一间间隔开的,被居民用来停放非机动车,空间狭小拥挤,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现在全部拆除,再重新规划停车位,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安全性。”项目负责人介绍,老旧小区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空间资源紧张,此次改造不仅可以将非机动车位增加至50多个,还将新增8个机动车位,有效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辅房拆除前后对比图(左:改造前;右:改造后)

2024年,临平区计划完成4个区块共10个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改造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约3000户,目前项目已全部开工。在改造过程中,临平区积极推进连片改造,同时联动推进未来社区创建、加装电梯、污水零直排等工作,融入党建统领、数字化、生态化等先进工作理念,努力实现旧改工作降本增效。

临平区住建局(旧改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让旧改成果早日惠及更多群众,与此同时积极谋划启动新一批旧改项目,争取早日实现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应改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