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意淳,祖籍江苏省南通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研究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旅行绘画——发现与寻访

文/李意淳

近代以来的旅行画家,以约翰·派克(John Paiker)对我的启示最大。在派克看来,旅行绘画并非画家日常的采风或写生,而是以旅行为主体行为,将绘画作为对旅途的体验方式。约翰.派克在上世纪初,携带着简便的水彩画具游历世界,让读者通过绘画领略旅行的乐趣和收益。他的画不是任何一种地域文化结出的果实,而象一部风物志,讲述了一种旅行者的观感。如果从文化的领悟和精神的传递来说,这样的态度未免是浅薄的,但是对于旅行画家自身的感受来说,乃是真切自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西米亚冬季之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瓦伦西亚风景之三》

《苏格兰的港口之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格兰的港口之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落潮的苏格兰小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车站之一》

旅行无疑给艺术提供了一种体验的广度。旅行的美好,在于它是自由生活观的象征,是丰富的生活趣味的象征。王小波曾经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生活的自由,像做自由的人一样,令人神往。既然艺术来自生活,那么生活必然是多样的,艺术更需要如此。虽然有的艺术家终身隐居,将绘画归结为一种完全属于个人的主观艺术,以一种连续而持久的索居方式,应对当今难以稳定和把握的现实生活。但如果我们把艺术的范围锁闭得过于狭隘,如锁闭在一时,一地,一些人,一种风尚环境这样一些界限之内,对于艺术毕竟是个缺憾。因为,假如艺术是为了创造,实现眼前没有的东西,那么前述的界限就不应当存在。今天我们能够依靠阅读和视听感知世界,就不应该总是沉溺于个人的内部世界,而是坚信我们每一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该是眼前的世界,因而不再满足于描绘一些眼前景观。旅行让我们不断地踏上不同的路,看不同的景,体验不同的人文,旅行绘画的意义就在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暮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格兰的晨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格兰风景二十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消融》

旅行对于艺术的重要不言而喻。古代的艺术家如王希孟、范宽等人,是根据旅行所见,描绘出《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这样的作品。波西米亚风格的艺术也和旅行、迁徙密不可分。旅行的想法不同,决定了绘画观念的不同。无论哪种旅行的状态,都有对应的艺术产生。即使在抗战时期,也有画家在流亡的途中创作出救亡主题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斯的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威农风景》

世上的旅行观各自不同,崇尚波西米亚精神的旅行家喜欢无目的漫游,他们或作为探险家,或作为游吟诗人,将旅行实现为一种发现之旅。梁实秋曾经说:“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秋夕照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雁渡荆关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远图》

然而,今天的旅行者已很难象先前那样,把旅行的乐趣寄托于“发现之旅”。由于视听媒体的发达,先入的印象总是无所不在。文史的知识不仅使我们生活在当下,而且使我们生活在从过去到现代一个漫长的时间段里。当我们置身于卢克索神庙石柱之间的时候,它的样貌却早已不再陌生;当我们徘徊在巴黎街市的时候,却似在寻找雨果当年的讲述。或者说,因为雨果的缘故,我们才去到巴黎。我们会对远方的文化稔熟于心,甚至误把他乡当故乡。于是,先入之见在冥冥之中会在我们的印象中形成一种幻境,在读图时代到来的时候,这些幻境的素材会越发丰富,乃至超过现实。而当我们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之中,却好像在印证幻境的存在。于是在我看来,如今的旅行在很多时候已经成为一种“寻访之旅”。这样的旅行首先必具有一定的使命,即寻访和印证文学或影像中带给我们的,并令我们神往的某种意境,其中带有一些“黄金时代情结”,如同《午夜巴黎》中发生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在巴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西里的黄昏》

对于旅行绘画来说,先期的印象往往比现实更具传奇性和经典性,一来是因为先前印象本身往往来自经典,二来是因为先期印象是相对恒定和持久的。而现实的体验则是短暂和片段的。现实的印象是那样脆弱和瞬息万变,一阵风雨、一缕阳光就会令它不攻自破,产生新感受、新意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西里风景之二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叙拉古的黄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西里的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锡耶纳风景之一》

由于先前的印象常常是美好的,或者,正是先前的美好印象纵容我们踏上寻访之旅,而当我们身临其境的时候有时竟难免失落。相信每一个具有旅行经验的人都难免这样的体验。在寻访之旅中,绘画的感受必然遭遇来自幻象和现实两个世界的矛盾。印象的永恒和亲历的多变剪不断,理还乱,它们或挣扎或融合,或交织或纠结,辗转反侧,越是我们神往的地方就越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失落。关于先前印象与现实体验之间的差别,前者属于想象力范畴,后者属于感受力范。前者带有集体性,有时会和他人感受不谋而合,较容易获得读者共鸣;而后者属于个人经验,或能表现出个性,这正是艺术对生活的反动,也是旅行绘画有趣的地方。傅雷先生认为:“......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寻访与印证是当今旅行绘画中的当代性,旅行的绘画需要将先前的印象与眼前的景象统一和融合,去追求当下情境中符合先期印象的部分,或者说,是现实中符合梦境的部分,即寻找典型景观中的典型意境。这个过程即是“温故”和“知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西米亚童话之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西米亚冬季之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西米亚冬季之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西米亚童话之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戎风景之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勒莫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西里风景之十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叙拉古海岸》

在今天我所追求的旅行绘画,已经不满足于象派克一样,将绘画作为一种风物志。而是在“温故”和“知新”的过程中,让艺术的思考获得生活的突破,而不是仅仅拘泥于一幅单纯的绘画,只是徘徊在绘画技艺的初级体验,使艺术变得彻底乏味。我期待的旅行绘画作品不仅能浸染过往文化的丰富意涵,而且应该萌生出一些新意,就好比在新建的宅子里收藏着一些古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喀山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诺夫哥罗德的风景之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诺夫哥罗德的风景之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顿河渡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诺夫哥罗德的之三》

高尔基的小说《童年》里有一首儿歌这样唱:“卡瓦一座城,在哪里我们也说不清,用手摸不着,脚也走不到。”儿歌中的卡瓦城在一个遥远的地方,遥远的不仅仅是距离,还有时间。如果它不是海市蜃楼,或许有一天我们会找到它。但那时我们也许会问:这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卡瓦城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晨的广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莱切的风景之十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塞维利亚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西里乡间》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