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澈的日光从枯树间的缝隙漏下,碎花似的落满街头。带着凉意的风轻拂脸颊,久违的秋已至。展望远方参天的桂树,朦胧间似见一双招我回家的手。

故乡,既熟悉却又陌生的地方。童年的故乡,好似早已淹没在岁月的洪流中。不过记忆里,故乡确是无法言表的存在。

我早不记得故乡的模样,仅记得故乡种了许多桂树

“金秋九月,桂花盛开。”脑海里,秋天的故乡是最美好的。大约还在初秋,那鹅黄的桂花便散发起勾人的幽香。但若桂花开在春天,浓烈的香只怕略显俗气。秋天的冷凛将桂花的清幽融入得恰到好处,桂花的加入又让淡雅的秋多了一份迷人,秋与金桂是相辅相成的。故乡也因它们而充斥着沉重的思念与美好的回忆。

桂花糕,儿时常吃的美食。

记得到了深秋,阿婆便将先前拾好的桂花晒干,来做桂花糕,至于具体如何做,我已忘却了。儿时贪玩,每到此时我便约了几个伙伴,偷些家中的面粉来和着捏“泥人”。最后,泥人没做成,倒把自己倒腾成了西游记里的“白骨精”。不过阿婆从未怪过我,只是近黄昏时在家门口冲我招手,示意我回家。傍晚,我抱着一盘热气腾腾的桂花糕,坐在木制的小圆椅上跟阿婆一起赏月。这段往事透过那棵枯败的桂树涌现在我脑中,不觉后悔当时没把做桂花糕的步骤学来,不然也不至于如今再品不到那份香甜。

夏日的故乡也布满童年的脚印。

记得家门前有一片池塘。夏日的乐趣也尽在其中了。清脆的蛙叫与嘈杂的蝉鸣拉开夏日的序幕。真正使我品出夏的滋味的还是门前一棵枇杷树。叫上伙伴们,一个个爬上树去摘枇杷,也有那胆小的,在树下接着我们扔下来的枇杷。一起顶着烈日剥枇杷,大概也算某种“团体精神”吧。也许是太热的缘故,枇杷入口总是温热的,似有阳光的味道。时间就这样慢慢地流,不觉便能见到月亮了。伙伴们一个个离开,约定明天再见……可时光流逝,只好将对那时的思念隐在心底,藏在夏里。

再度抬头,夕阳染出一片绯红的云。回忆淡去,眼前破败的小院,荒凉又寂静。阿婆的墓碑上只有一个单薄的“王”姓,已萎的桂树与枯败的枇杷树在秋风中晃动。我孤身跨出门槛,算是与故乡短暂见面后的再次别离。

儿时的故乡,我甚至已忘了名字,带着欢笑的回忆却一直印在心间。乡情从不只是对那片土地的思念,更是对那棵树,那间屋,那个人深刻的怀念。故乡,我深深爱你……

(指导教师:伍学涯)

见习编辑:郑欣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