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安承

编辑|t

1938的某一天,只见一名女子带着几岁的女童,站在岸边突起的小土堆上似乎是在等待什么,不久,一只小船向她们缓缓驶来,女子放开拉着女儿的手,一步一步向着自己的信念前行。这名女子便是我党地下工作烈士朱枫。

在女童一声声撕心裂肺般的哭喊中,朱枫没有忍住回头的冲动,奔向女童身边,安抚着她“孩子,等我回来”,说完朱枫再一次离开,这一次她的步伐更加坚定,纵使豆大的泪珠从她脸颊划过,纵使女童呼喊妈妈的声音在岸上不断回荡,她也没有任何的停留,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朱枫忍心将自己的孩子“抛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闺秀——朱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危受命

原本朱枫以为就这样可以结束任务,回到北上与家人团聚,但是由于蒋介石的错误领导,他仍旧与我党处于一个敌对状态,甚至在台湾内创办了一个组织,其目的就是清除我党的地下情报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枫烈士

以至于台湾的党内工作以及地方情报工作十分缺少革命人员,所以党组织委派朱枫同志去担任工作,也是考虑到朱枫的养女阿菊以及丈夫正在台湾生活,朱枫便有合理的理由去做工作,也会更好的掩饰其身份。

在赴台之前,朱枫给自己的女儿写了一封信,信中一改以往,没有即将重逢的喜悦,而是说,“我们已经三年没有见面了,看看你能不能和学校请假,来广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枫给丈夫写的信)

但是当时的朱晓枫面临着考试,再加上之前母亲一直说马上就要团聚,认为这只是母亲想见自己的理由而已,所以并没有去。

但是朱晓枫听到自己母亲牺牲的消息之后,她才知道,母亲踏上的是一条有去无回的路,她想要再见自己女儿的最后一面。

这是朱晓枫一生最大的遗憾,直到50年后,朱晓枫才在一篇杂志上看到了自己的母亲,才知道母亲曾经经历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杂志中的照片)

当朱枫的身份暴露之后,她被敌对分子疯狂追捕,近在咫尺的家乡,却可望不可及,他在舟山定海被捕,知道难逃一劫的朱枫,一心求死,她将自己随身携带的金锁片和金手镯囫囵吞下。

敌对党将朱枫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其心可诛,为了要从朱枫的口中获得更多的情报,于是对她进行严刑拷问,但是她仍旧闭口不谈有关我党的一切。

杂志中母亲被几名人员押在刑场,身上被麻绳紧紧的捆绑,但是母亲仍旧眼神坚毅,没有丝毫的恐惧,甚至还在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直至她身中六枪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枫烈士遗照

朱晓枫看着母亲泪流满面,痛苦的大喊“这是我妈妈!我还在等你!”那次没有见的面

,成为了朱晓枫一生的心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色信念破土而出

1905年朱枫出生于浙江一户还算富足的家庭当中,父母十分看重子女的教育,于是将朱枫送到了宁波的一所贵族学校接受教育,可谓饱读诗书。

从学校回来之后的朱枫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同乡的一男子结为连理,这男子名为陈绶卿,是一名兵工厂的总工程师,二人可谓是郎才女貌,才子佳人,十分登对。

与朱枫结婚的时候,陈绶卿还带着两个女儿,其中一个正是阿菊,此人在后期为朱枫的身份起到了很大的“隐藏作用”。

婚后不久,他们二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结晶,那便是朱晓枫,日子虽然不好过,但是还是在慢慢向前走,至少还是有一个港湾来让他们互相依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枫雕塑)

但是好景不长,1931年918事件爆发,为了避难二人过上了东躲西藏的日子,和多数难民一样, 他们总是生活在拥挤杂乱、不卫生的场所,生活条件有限,陈绶卿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罹患霍乱,不久之后便离开了人世间。

生活的重担一下子都全部压在了朱枫一人的身上,忍着心头的剧痛,将财产全部分给陈绶卿与前妻的孩子,而自己与二人的孩子朱晓枫一分钱都没有留。

朱枫凭借自己曾经饱读诗书的学识,开了一家私塾,让更多无书可读的孩子们接触知识,在这学堂中,有一个人的身份十分特殊——朱晓光,他也是日后引领朱枫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枫及儿子)

当时日本狂妄之极,对我国发起了全面的侵略,朱枫在朱晓光的鼓励下,加入我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一份子,她不仅仅变卖家产支持抗日,也成为了插入地方内部的一把尖刀。

朱枫的生活是现实版的《潜伏》,她在香港的一家公司做职员的工作,同时也为我党多次传递重要消息,就在朱枫这样的革命地下工作者的努力下,战争即将进入尾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落叶归根

看到这篇杂志之后的朱晓枫,立刻给杂志社寄了一封信《又见母亲》,朱晓枫这个做女儿的,知道自己母亲的事情还不如杂志社的多,她无奈又心酸的写道“有人给她收尸吗?她的遗体在哪?我想带她回家乡...”

这个想法一被提出,得到了两岸的大力支持,但是经过了几年的找寻,朱枫的骨灰还是没有被找到,直到他们再一次查询《无助骨灰名册》的时候,一个名字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枫与朱晓枫)

朱湛文这个名字和朱枫的原名朱谌之在字形上是非常相似的,于是他们按照册中记载的地方,来到了“朱湛文”的骨灰罐前,看着手写的朱谌之三个字,可能是当时的登记人员登记有误。

时隔61年之后,在2010年朱枫烈士才终于回到自己的家乡,完成了当时和女儿承诺的重逢,那条浅浅的海湾成为几代人深深的遗憾。

朱枫同志骨灰回到故里,不少宁波人民在红毯两侧,见证这庄严的一刻,她是宁波的人民的光荣,她是党的忠诚女儿,正是因为有朱枫这样的同志,为我国的前进,为我党的发展做出无畏的牺牲,才有我们现在这样安定的生活,要向革命前辈学习、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落叶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