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竟然主动要报培训班?

费用一交就是几万元?

只要利于孩子发展

促进孩子学习都支持?

NO!

这很可能是诈骗陷阱!

近日,英山县发生2起涉及冒充培训机构、学生、学校领导、老师的诈骗案件,涉案金额较大。部分家长收到孩子发自学校的短信,要求家长尽快给自己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班。事后家长发现,这些短信竟是别有用心的人冒充学生发的。那么骗子是如何进行诈骗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划重点了!

诈骗步骤

1、诈骗分子使用陌生电话号码向学生家长发送诈骗短信或QQ好友申请。

2、添加好友后,诈骗分子假冒其“子女”,会预先说明自己在上课不方便通电话、手机在宿舍充电、手机掉水里了等,暗示自己不能接电话,只能给家长发送短信或者通过QQ进行联系。联系上后,诈骗分子声称正参与学校组织的“知名大学培训班”等“高大上”的课程,急需缴纳培训费。

3、家长同意报名后,“假子女”继续诱导学生家长添加“教务处老师”的账号,说是需要联系学校教务处的主任才能报名。

4、虚假的“教务处老师”编造“名额有限”,“缴费时间即将截止”等理由,制造紧迫感,催促受害人转账。

5、受害人转账完成后,“教务处”又称还有器材、书本费用,此时,“假子女”立即与“教务处”打配合,用的QQ号也发来消息也称需要再交器材、书本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骗子是如何得知孩子以及家长的准确信息呢?这种情况可能是家长无意中泄露出去的,比如通过日常登记等,而现在是网络时代,也有可能是骗子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了个人信息,然后实施精准诈骗。但不管怎样,家长接到类似信息之后,都不要惊慌,首先要对消息的真实度进行辨识,其次就是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外泄,避免落入了骗子的圈套中。

分 析
1、作案时间:白天,多选择学生的上课时间;
2、作案对象:以子女在外地就学的家长为主要对象;
3、作案手段和特点:比如冒充学校教师称其子女在学校意外出事急需大笔治疗费用为由,利用学生家长紧张孩子,失去判断力的心态实施电信诈骗。

防范建议
1、针对性地宣传提醒。加强防范宣传,通过短信、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进行宣传,使广大群众对此类案件的作案手段有所了解,防止上当受骗,增强学生家长对此类犯罪的识别防范能力。
2、留下老师和学校的联系方式。此类诈骗案犯往往是以紧急的意外事件为由叫受害人汇款,受害人如果没有学校和老师的联系方式就容易上当受骗,家长仅有孩子的手机号码还不够,要注意记下孩子就学的学校和老师的电话,如接到类似提出经济要求电话,方便核实。
3、孩子家长要多问几个问题。子女在外地就学的家长,平时要多了解孩子的情况,比如老师和同学姓名等情况,当接到此类电话时保持尽可能的冷静,注意多问几个问题,因骗子不可能了解所有情况就容易穿帮。

审 核:雷 洪 郭子华

来 源:英山公安

校 对:罗 莹 刘韵诗

编 辑:罗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