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历三月三,东风柔暖,燕飞莺啼,绿草漫漫,花香满衣,赊店书会如约开锣。说唱艺人从四面八方汇集赊店古镇,登台表演毂辘词、坠子书、大调曲等节目,其中不乏名家大腕,让闻讯而至的观众们陶醉在这美丽的春日。

父亲喜欢听书看戏,我抽时间拉着他到会场,亲眼观看了胡希华先生收徒仪式,亲耳聆听了说唱大家们的才艺表演,观众席人如海笑似潮,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可谓:一朝唱腔起,千年古镇醉。听着那鼓点咚咚、简板叮当、琴声悠扬、说唱婉转,不由想起小时候听过的毂辘词来。

毂辘词是南阳的地方小戏,也叫南阳鼓词、鼓儿词、鼓儿哼,又被简称为“说书”。谈起说书,大家可能会想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评书,像刘兰芳袁阔成单田芳说的《杨家将》《三国演义》《三侠五义》等书,很多人每天吃着午饭听着收音机播讲。我们南阳人说书,和刘兰芳等人说的评书不同,既说又唱还捎带着评论。

我的老家在宛东的一个小村子。小时候农村穷,电视机还是奢侈品,文化生活贫乏,能看场电影听场戏就算是很享受的事情。小孩子们爱热闹,每逢这样的活动,总是结伙引伴冲锋在前,像过年一样开心。玩电影唱大戏太费钱,村子里最多的文化活动是说书,大本头书能连着听十天半月,过足戏瘾。过去说书,跟现在的鼓乐完备车马齐全的说唱团差距很大,一般是单人表演,乐器只有一架小鼓,一对木制简板(或铁板),有的说书人也会腿上放一把弦子,脚上带一个踏板,自拉自唱,自己敲梆。说书通常安排在农闲时的夜晚,村子里找一片空场儿,中间摆一张放了茶水的小方桌,桌腿上绑一根长杆子,杆子上挂一盏马灯,桌旁立了鼓架子,这就是说书人表演节目的舞台。唱戏人很牛,戏台上常有一幅对联:“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依我看,说书人比唱戏人更牛,一个人就可以演完生旦净末丑,可以扮演千军万马。

我们村里说书人的舞台,常设在一个姓宋的老汉居住的地方,他光棍一人,门前空旷,是人们抽旱烟喝白茶(开水)摆龙门阵的聚集地。晚上喝罢汤,男女老少都搬凳子拎椅子,去宋老汉门前听书,里三层外三层把说书人围在正中间。为了安安生生听书,甚至有人带了稿荐被褥,等孩子睡熟了,放在身边,看娃听书两不误。看看人来得差不多了,说书人把鼓敲上一通,停下来,把简板往小方桌上啪地一拍,大声说:“这天也不早了,人也不少了,四十八板也拉了了,各位乡亲恁稳坐两旁,听我这破喉咙烂嗓,南腔北调,给恁道来一回呀~哼~ 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若让朋友拉一把,须得酒换酒来茶换茶呀~哼~ 常言说,一人难称十人意,一墙难挡八面风。我这说书之人,也不知道咱老少爷们想咋听。恁要是想听文里包文正,要听武里杨家兵,半文半武双掉印,苦辣酸甜老红灯呀~哼~”说书人连讲带唱,边敲鼓边打板,戏就这样开场了。说书人将书说得通俗易懂,人物活灵活现,故事情节环环紧扣,人们被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所吸引感动。往往说到紧要关头,夜已深了,说书人突然来个急刹车,宣布:“说到此处够一段,咱都回家困朦胧吧呀~哼~”观众恋恋不舍地散场,约定明天接着说,这正是说书人要的效果。第二天晚上说书人唱罢“哪儿断了打哪儿找,哪儿破了从哪儿缝,青丝断了咱接青丝,红绒断了咱续红绒呀~哼~”接着正本往下讲。

一般正式开书之前要唱一个小书帽:一则是活跃一下气氛,拉近与听众的感情;二则是等一等还没有收拾停当家务或者因事来晚的听众;三则是展示一下说书人的基本功。所谓小书帽就是正本书开始前的一个引子,内容与正本书无关,内容短小精悍,或滑稽幽默逗人发笑,或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或道古论今劝人向善,可谓包罗万象,囊括寰宇。书帽简短明了,比如唱几句:“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然后说,闲话少说,书归正传,今晚咱开讲《XXX》!再比如唱一段关公大战秦琼孙悟空抢了武则天的《十八扯》,逗人一笑,接着开正本。

说书是一门艺术。明朝的柳敬亭被说书人尊为祖师爷,赊店古镇山陕会馆有柳敬亭的塑像。中学曾读过《柳敬亭传》,说他是扬州府泰州人,本姓曹,十五岁时犯法当死,外逃后隐名埋姓,自称柳敬亭,以说书为业。他肯下苦功,造诣颇深,名扬江南。有一段时间曾被南明大将左良玉收进幕府帮办军务,可惜富贵显达不久,南明灭亡,左良玉死后,他又重操旧业,靠说书过活。晚年生活穷困,极为凄凉。由于他一生坎坷且有国破家亡的战争经历,他讲书时“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可谓登峰造极,无人能比。上中学时也曾学过《老残游记》中的《王小玉说书》,王小玉人称白妞,她的说书技艺高超,但与柳敬亭风格迥异。有让人“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帖;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听她的书让人大气都不敢出,“全场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能听得见响!” 像柳敬亭王小玉这样的说书高手可能很多,去年在赊店书会上亲眼见到说过《岳飞传》的刘兰芳先生,还听她说一段《乾隆买马》,感觉刘大师宝刀不老,说里真不赖,听里真得劲,胜过王小玉说书!

走乡串村的说书人,记忆力超群,有的不识字,甚至有人是瞎子瘸子,说书并不全是为了艺术,而是谋生的手段,按他们自己的说法:巧要饭。说书人,一般头一场书最卖力,会拿出平生绝活,让大家听着舒服,以便多说几天,多挣俩钱儿。要不然,有人挑刺,说他演得不好,就没了生意,得走人。俗话说,无君子不养艺人。我们村里人厚道,印象中没人为难说书的。听几天书后,有人拎了口袋,替说书人挨家挨户收粮食,都会根据听书天数,自觉按照惯例给东西。

时光如流,一晃几十年过去,时代变了,年轻人闲时爱看手机刷抖音,没啥人喜欢听说书。但毂辘词那悠长的书音,时常萦绕在我心间,成为抹不去的记忆。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志国,河南省社旗县饶良镇人,喜爱读书散步,现在社旗商务部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