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鳍鲷,又叫黄翅鱼,学名Sparus latus,潮汕俗称胶辣鱼,又名黄墙、黄脚立、赤翅、黄立鱼,台湾地区称之为乌鯮,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及印度洋北部沿岸。黄鳍鲷营养丰富,肉质佳美,经济价值高,颇受消费者喜爱,在海水及咸淡水养殖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是游钓及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形态特征

黄鳍鲷体长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腹面钝圆。体高,头部尖。背鳍棘部与鳍条相连。尾叉形。体色青灰带黄,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线,沿鳞片而行。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腹鳍、臀鳍的大部及尾鳍下叶为黄色。

生活习性

黄鳍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幼鱼的适温范围较成鱼窄,生存温度9.5℃~35 ℃,生长最适水温为24℃~28℃。成鱼则可抵御2℃的低温和35℃的高温,生长最适水温为26℃~30℃。适盐范围较广,在盐度为0.5‰~4.3‰之间的海水中均可生存。可以从海水中直接移入淡水,在半咸水中生长最佳。仔鱼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成鱼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主要为底栖硅藻,也食小型甲壳类。对饵料要求不严格。仔鱼期常因饥饿而相互残食。摄食强度以水温 24℃以上最大。1龄鱼性腺开始发育,至2龄即发育成熟。在我国南方近岸产卵适温为17℃~24℃,10 月下旬至翌年2月产卵,1月~2月份可见鱼苗。

养殖情况

黄鳍鲷养殖所需的种苗,绝大部分依靠海区捕捞天然鱼苗。每年“立冬”前,黄鳍鲷开始产卵,幼苗孵化以后成群地游向河口和内湾觅食。11月中旬开始出现少量体长0.5厘米的鱼苗,靠岸的幼苗群体越来越大,至体长2厘米左右时群体最大,2月下旬后,鱼苗长至3厘米以上,并游向较深水海区。生产季节捕捞黄鳍鲷苗的季节于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初次见苗时间为11月中旬,旺发期为12月至1月,2月下旬以后,鱼苗长大分散,只能捕到少量大苗。黄鳍鲷适应力强,生长快,为中国南方网箱养殖的重要对象。放养鱼苗规格要整齐,以避免相互残杀,一般在标粗阶段,每个网箱可放养2000尾,经过1~2个月后,放养密度减至1000尾,当体长长到3厘米~5厘米时,调整密度为200尾~500尾,在养成阶段,保持8公斤/米3~10公斤/米3。在海区环境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最大放养密度可达20公斤/米3。

一起来关注未来24小时海况预报~

浙江海洋预报

4月30日20:00-5月1日20:00

浙江海域海浪大面预报

 海洋科普|经济实惠且美味的鱼——黄鳍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海洋科普|经济实惠且美味的鱼——黄鳍鲷

今天夜间,大面海域是中到大浪的水平。到了明天傍晚,杭州湾将会减小到0.5到1米的轻浪。浙北海域减小到1.2到2米的轻到中浪,浙中、南海域减小到1.4到2.2米的中浪 。

我省所属海域的风浪较大,中小型船只出海请注意安全。

滨海旅游区预报

明天,5个滨海旅游区中南麂旅游区的海况较差,不太适宜海上垂钓和游览。其它4个旅游区都是较适宜出游观光的。

足不出户了解更多海洋资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浙江海洋预报网 (www.zjocean.org.cn)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戳我进入浙江海洋预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