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和军工一直以来都是俄罗斯的两大支柱产业。俄乌冲突爆发以后,俄罗斯的能源就遭到了西方的制裁,这也给俄罗斯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就更加依赖像中国这样巨大的能源消费市场。其实,俄罗斯原本是有机会最大程度的占有中国市场的,但亲自将这个优质客户“推出去”的,就是俄罗斯。

当年我国最需要石油的时候,俄罗斯却在合作中,出尔反尔、坐地起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日本搅局,俄罗斯动摇

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经济就已经进入了低迷时期,此时能为俄罗斯迅速带来收益的就是能源产业。

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石油储备,为了拓宽销售市场,增加收入,俄罗斯就想到了近邻中国。

自从1993年以来,我国就成为了石油净进口国,此后中国的石油进口数量更是逐年增长。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石油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高。

而当时中国的石油超过一半还是来自中东地区,但是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政局动荡不安,这给中国的石油供应带来很多不稳定的因素。

所以,中国也需要一个长期、稳定且供应丰富、价格低廉的石油供应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当俄罗斯的石油公司提出,修建一条从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北的运输管道时,中国也是十分希望达成此项合作。

俄罗斯提议的这条输油管道就是从伊尔库茨克州的安加尔斯克油田,到我国大庆的“安大线”。

2001年,“安大线”方案最终确认,双方甚至都已经开始了项目中的部分工作,然而这个方案还是出问题了。

日本来搅局了。

一方面,在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都不断上升的时候,日本自然也觊觎着俄罗斯丰富的石油资源。

另一方面,日本一直在谋求亚洲政治、经济主导权,所以也想削弱中国的能源安全,从而实现延缓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

日本像俄罗斯发动了“美元攻势”,希望俄罗斯将管道终点修建在纳霍德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说服俄罗斯,日本提出,保证每年会购买5000万吨石油,这个数量远远高于中国的的购买数量。

日本还提出,要提供75亿美元的资金帮助俄罗斯开发油田,之后俄罗斯在寻找石油资源的时候,日本也愿意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日本提出的条件很诱人,而俄罗斯也出于自身的一些利益考量,决定停止安大线项目。

二、“安大”、“安纳”?俄罗斯举棋不定

日本主动参与到中俄石油管道项目的竞争中,这使得正在积极开拓东亚市场的俄罗斯备受鼓舞,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俄罗斯有些举棋不定了。

随着中日两国竞争的持续升级,日本不断地提高贷款承诺,甚至将原来的70亿美元,最终提升到120亿美元。

中国也不得不随着日本的叫价而有所跟进,因此俄罗斯也因为身价的猛涨产生了一种渔翁心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在俄罗斯看来,如果修建安纳线,那么将来俄罗斯的石油除了供应中国以外,还可以供应韩国日本等太平洋沿岸国家,甚至进一步可以拓展到整个亚太地区。

安纳线会给俄罗斯带来更多的买方,也会使俄罗斯的利益最大化。

而安大线的修建,不免会使俄罗斯受制于人。这也是因为俄罗斯之前吃过一次亏,所以一直有警惕之心。

俄罗斯在和土耳其合作的“蓝流项目”中,就是因为线路太过单一,导致后期土耳其逼迫俄罗斯降价一半,俄罗斯因此承受了每年20-30亿美元的损失。

从此俄罗斯就深深记住了教训,能源运输渠道控制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也是俄罗斯开始产生摇摆心态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21世纪初,普京政府一直奉行务实主义,且当时俄罗斯一心想要融入西方国家,战略重心也都放在西方,与中国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密。

俄罗斯的经济一直难以复苏,日本也开始止步不前,而中国的经济却处于强势崛起的路上。

在俄罗斯和日本看来,如果任由中国强势发展下去,东北亚地区的力量对比必然会走向失衡,因此俄罗斯对中国也生出了警惕之心。和日本合作,将来也有机会能够围堵中国。

此时,俄罗斯国内的矛盾,也成为了俄罗斯想要放弃安大线项目的助推器。

当时,俄罗斯进行安大线项目实施的单位之一是尤科斯石油公司,该公司也是安大线的主要供油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科斯公司当然是安大线的主要支持者,可是俄罗斯的其他几家石油公司不想让尤科斯独吞中国市场的巨大利益,因此也希望能够改修安纳线,他们也就有机会在市场上分一杯羹。

尤其是俄罗斯管道公司,这家公司垄断了俄罗斯境内所有的石油管道修建以及经营,因为安纳线距离较长,所以这家公司每年可以多收入至少2亿多美元。

另一方面,普京正在一心想要打击国内的寡头,尤科斯公司也是其打击对象。

2003年10月,尤科斯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因为涉嫌欺诈和逃税被捕,其公司股份也被全部冻结。

这件事情虽然不会改变安大线所特有的政府项目协议的性质,但确实对这个项目实施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俄罗斯内部对于修建安纳线,也有很多的顾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安纳线全长4000多公里,是安大线全长的1.7倍,所需资金自然也是安大线的两倍,且修建资金全部都是要由俄方承担的。

日本号称的数十亿的贷款,虽然一直喊得很响亮,却始终都是一句空口承诺,根本没有任何保证。

还有人提出,日本的消费市场远远比不上中国,很多人质疑,日本是不是真的能做到每年承诺的5000万吨石油的购买量。

最后在综合考量各方面利益之后,俄罗斯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

三、结束争论,修“泰纳线”

俄罗斯既不想失去中国这个大客户,又不想放弃更多的利益,因此在2003年2月提出了一个新方案。

这个新方案就是,将两条线合并为一条线。也就是说,依然修建安纳线,但是在这条干线上修建一条通往大庆的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还向中国承诺,这条支线会先开工。为了保证这个方案的实施,5月底,中俄之间再次签署了相关协议。

但是这个方案日本却不能接受,日本再次劝说俄罗斯放弃分支,还提出再次追加对俄罗斯的投资力度。

日本的不依不饶又让俄罗斯动摇了,安大线方案再次被束之高阁。这件事情的最终结果是,2004年12月31日,俄国政府最终决定修建“泰纳线”。

泰纳线是从泰舍特到纳霍德卡,整条线路都在俄罗斯境内,对俄罗斯来说,这条线路不仅能保住能源的控制权,也能继续开拓太平洋沿岸国家的石油市场。

对于中国市场,俄罗斯提出,条件合适的时候,可以修建一条到中国的支线。但是支线和干线的输油量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不过当时的中国也只能接受这个次优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此种做法,看起来好像做到了利益最大化,但实际上他们的损失远远高于中国。

泰纳线地质条线复杂,修建成本很高,这给俄罗斯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最严重的损失是,俄罗斯失去了原本对俄罗斯石油高度依赖的中国这个大客户。

安大线的夭折让中国开始考虑石油进口的多元化问题,如今中亚、西亚等国家已经成为中国能源进口的主要方向。

中哈石油管线的输油量几乎是安大线的两倍俄罗斯不仅失去了对中国石油市场牵制的能力,也失去了中国的一大部分石油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此后的中国依然将和俄罗斯的石油合作,作为我国油气战略中的重要环节,毕竟作为能源需求大国,选择越多,我们的主动权也才越多。

近些年,俄罗斯的外交已经开始“向东看”,俄罗斯政府也十分重视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尤其是经济领域的合作。

俄乌冲突以后,西方加强了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需求量大,距离近,自然是俄罗斯十分愿意结交的优质大客户。而在当前国家环境下,我国和俄罗斯的合作也有助于实现两国之间的双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大线”虽然夭折了,但我国也因此增强了抵御石油危机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中国的海外石油供应环境也越来越安全。

一路走来,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但就是因为一次又一次战胜挫折、走出困难,中国才能真正一步步实现崛起。

编辑:浮生

责编: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