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2024年1月19日,总投资达1亿元的惟精惟一科技项目签约落地;2月18日,总投资105.13亿元,涵盖低空经济、纺织服装、医疗器械、新型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化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共20个项目集中开工;3月26日,与上海证券报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将在智库资讯、高端培训、产融对接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科技创新无止境,产业提质无尽头。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共青城市在高质量招商引资、项目落实方面动作频频,成绩不俗。该市积极按照九江市“三大攻坚行动”的部署要求,持续强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深入推进制造业、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三大攻坚行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新兴产业加快布局

4月18日,在共青城市甘露镇前山村0002号共青城市低空经济飞行服务站里,运营单位正在进行功能测试,只见飞手操作着一架搭载了医疗箱的低空配送无人机飞往0001号服务站,两分钟后就将医疗箱稳稳地运送到了系统指定位置。

共青城市抢抓低空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机遇,率先建成全省首个市场化运营、环鄱阳湖首个A1类跑道型通用机场;总投资50亿元的共青城低空经济产业园无人机生产制造中心项目于2月18日正式开工。

为领跑未来产业新赛道,共青城市近日发布了《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共青城市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支持政策,力争建成低空经济综合示范区、低空经济产业聚集区、低空场景应用先行区、低空融合飞行样板区,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高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共青经验”。

创新蓄能强基固本

与新产业、新项目同步,共青城市传统制造业通过“智改数转”等新技术,正在实现深度转型升级。

“PCBA事业部电子元件贴装车间,有4条全自动西门子贴片生产线,大大节约了人力,还降低了焊接物料的需求和损耗。”共青城市金酷智能制造产业园生产运营副总向明介绍,金酷集团是一家专注于工业制造核心零部件和自主工业品牌产品生产的企业,经过“智改”后,每条生产线配备1至2人就可满足生产。

4月7日,在中汇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装生产车间,各生产线正忙碌运转。“我们增加了一套2T的设备,又增加了柜机外机的两套机器人,新开发了一套从挂机到柜机模具的增加,为我们今年旺季到来生产线的调整做足准备。”中汇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立宏介绍道。

像金酷集团、中汇达一样,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快速迭代升级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共青城传统产业以新技术赋能生产制造。

科研打造竞争优势

走进南昌大学共青城光氢储技术研究院,一排大型充电桩引人注目。与众不同的是,充电桩棚顶布满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周边摆放着现场制氢供氢发电“集装箱”,还有一个监测数据的大屏幕。

“这是全球首个集光伏发电、现场工业固废制氢供氢发电和锂电储能于一体的智能互补示范充电站,每天24小时不间断发供电。”南昌大学共青城光氢储技术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张皓然介绍,这个充电桩占地面积近600平方米,整个研究团队历时3年多,才搭建起多类能源智能互补体系,实现“双碳”目标。

近年来,共青城市加大支持力度,为光氢储技术研究院、武纺大共青城研究院、低空数字经济应用技术研究院等机构,提供更优质的科研环境与条件保障,推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端气象装备制造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做优做实,同时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前沿热点,力促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联合成立“新材料综合研究院”,力争用2至3年时间,聚集10家高端研究院。(王一婷 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