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的习惯,任何人谢幕之后,都应该得到一种最终的评价,何况是拥有非凡人生经历的枭雄。按照公认的“金三角毒品大王”历史排次:“鸦片将军”罗星汉(罗兴汉,Lo Hsing-han)为第一,“毒品大王”坤沙为第二,“亚洲头号大毒枭”魏学刚为第三……至于其他如刘明、谭晓林和马顺苏等随波逐流的“小毒王”,则是数不胜数、时生时灭。只要毒品还在金三角存留,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将令这些“异类英雄”不断滋生。

他的名字响彻金三角地区,全盛时期统治着金三角地区80%的毒品贸易,在缅甸有着很高的威望。从幼年时四处逃窜躲避追杀,到拥有自己的军队和国家,一代毒枭的名声响彻缅甸,他就是上世纪缅甸金三角地区最大的毒枭——坤沙。

坤沙和罗星汉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两人的家庭背景相仿,经历也差不多。罗星汉家族是缅甸果敢首富,坤沙的父亲是缅甸掸邦莱莫部落的土司。论年纪,坤沙与罗星汉相近稍长,但在江湖上却是“两代人”:崛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罗星汉是金三角第一代“创业者”,而坤沙则是鸦片王国的第二代“创业者”,崛起于20世纪70至90年代,也称“海洛因大王”。公认的情况是:金三角毒品闻名世界由罗星汉肇始,金三角曾经出现该两大毒王争霸的时代。在拥有华人血统的罗星汉口中,一直把“坤沙”叫作“张奇夫”,因为前面是泰文名,后面则是中文名。

在许多的金三角传说和故事中,18岁就组成武装部队的坤沙与罗星汉曾经进行过长期的争斗与厮杀,这些情况从罗星汉的亲口述说中得到了一些佐证:“1971年1月12号,我们去进攻张奇夫在帕干的部队,我首先派人了解张奇夫部队的情况。我们去了两个中队100多人,政府的车把我们的部队送到南腰出去一点点,下车以后,我们一夜行军,天亮就打起来了,俘虏了张奇夫的部队40多人,缴了50多条枪,马一匹。把这个点解决后,又是一夜急行军到南腰,车子在那个地方等着。缅军退役中将在腊戌我的指挥部欢迎我们,并给我们摆了庆功宴。”

罗星汉表示:“许多人道听途说,说什么‘金三角毒品争霸战’。一些书当中说什么东西(指鸦片)都被抢去,这是不真实的。那时张奇夫的部队和我们相比还差得远,我们的部队都是果敢子弟兵,随时训练,随时战斗,在缅甸能同我们打的,只有缅共,缅共势力大。山头也好,摆夷也好,张奇夫也好,都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的部队听到枪声就不要命地往前冲,枪也打得准,对手要想活命就只有投降。”

为何坤沙立下死令,绝不向中国销售毒品?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他那跌宕起伏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袭土司,入军学习

1933年,坤沙出生于缅甸掸邦的一个大寨,他的母亲是掸族人,父亲却是汉族人,而他总是自称祖籍云南。坤沙是他的泰国名字,他的中文名字叫做张奇夫,幼年时他不幸丧母,父亲也在他五岁那年被人杀害。因为掸族仍保留着世袭继承的传统,父亲的部落土司一职,在坤沙尚且年幼之时便落到了他的肩上。

那时掸邦的部落之间时常有互相厮杀的情况,即使年幼,坤沙身上也背负着不少血仇。为躲避仇杀,坤沙一直流逃在外,东躲西藏,一直没有过上几天安生日子。也是在逃亡期间,他偶然进入了当地的军政大学,在那里接受了军事训练。学到了防身的招数和一些基础的军事知识,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也为以后建立自己的军队,奠定了基础。

眼界开阔的坤沙察觉到,种植罂粟,可以聚积大量的财富,所以坤沙选择回到金三角地区。但由于自己权势甚微,需要当地人的鼎力支持,他便选择迎娶了一位首领的女儿。最后,连岳父都被他说动,同意种植罂粟。

1949年,解放战争后,国民党几支残败军队逃往缅甸。而这些国民党残军正好成为了坤沙眼中合作种植罂粟,发展毒品贸易的最佳人选。于是坤沙将其岳父杀害,报以极大的诚意与国民党残军合作。在军队武装力量的保护下,鸦片生产的数量才逐渐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