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抗战胜利后,我党及时做出了挺进东北的重大战略决策。从1945年8月17日至1946年初,我党一共调派关内八路军、新四军共12.5万余人到东北(含热河),并组织了100个干部架子团,配齐从副班长到团长、事务长、政工干部一整套班子。

其中,山东军区调派兵力最多,山东八路野战8个野战师,有4个开赴东北部队,加上警备旅、各军区独立团、独立营和各种支队,一共有6万野战部队挺进东北,占出关兵力的一半。

其中,滨海军区一师、二师及万毅的东北挺进支队计2万人,鲁中军区三师和警三旅1.1万人,胶东军区五师、六师、海防支队和6个独立团计1.2万人,渤海军区第七师和警二旅一部、独立团计1.23万人,山东军区机关和直属部队0.5万人。

不光是派兵,山东军区还将很多优秀的军事和政工干部也派到了东北:山东军区机关全部搬到东北,山东八路三个最能打的战将(即毛猴子贺东生、梁大牙梁兴初、张疯子张仁初)有两个(即贺东生、梁兴初)去了东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鲜为人知的是,华野名将、后来的九纵和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曾有三次机会调去东北。

第一次是1945年9月19日,我党在电令罗荣桓、肖华等人去东北工作时,曾要求许世友和鲁中军区政治部主任周赤萍、滨海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刘西元等人,随肖华率领的山东军区机关、直属部队前往东北。

第二次是1945年11月6日,罗荣桓致电军委,建议调许世友前往东北,而胶东则由副司令袁仲贤代理司令,宋时轮为副司令兼参谋长。

第三次是1946年1月,东北局决定成立南满军区,以程世才、肖华分任司令员、政委。但这个班子只是暂时的,南满军区成立后,罗荣桓电询军委,请求调许世友到南满军区担任司令员,以程世才为副司令员兼三纵司令员,肖华任政委。

当时,去东北的军事、政工干部虽多,但当过二级军区一把手的干部非常少。只有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苏北军区司令员黄克诚,原晋察冀三分区司令员黄叙钱、四分区司令员邓华、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等人。山东军区派去东北的干部除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外,都没有在二级军区独当一面的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出关的各路人马在短短几个月内发展迅速,很快成立了嫩江、北安、东满临时指挥部、松江、合江、辽西、辽北、吉林、锦热和第十六军分区,共十个军区,军事干部极为稀缺。中央显然提前意识到了我军在东北的发展,因此希望山东军区除杨国夫外,能再派胶东军区许世友出关。

到了11月—12月,国军从山海关、营口几个方向进攻东北,连占辽西数城,打通了北宁路锦榆段交通,形势骤然紧张。经过和国军两三个月的战斗,101和罗帅发现,我军缺乏能独当一面的军事干部,难以指挥不同建制的部队,加上电台联络一时不能顺畅,使战役战斗的进行失去许多有利时机。我军战斗中此起彼伏,不能协调动作,对战斗进行影响很大,因此还是希望许世友能到东北担任军事指挥工作。

1946年1月,东北我军决定撤并原设的十大军区,整合成南满(辽东)、西满、吉辽、吉黑四大军区。其中,原东满临时指挥部和原十六军分区合并为南满(辽东军区),领导班子为:司令员程世才,政委肖华,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罗舜初、副司令员兼副参谋长曾克林,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江华、副政委莫文骅、副政委兼政治部副主任唐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南满军区的领导班子中,程世才原来是红三十军军长,资历相当深,但抗战时期只当过冀热察挺进军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军事部部长,缺乏独当一面的经历。加上程世才身兼第三纵队司令员,难以分身主持南满军区全局性军事工作。因此当时南满军区全局性工作由政委肖华负责,而肖华参加红军后一直从事群团和政工,军事指挥经验相对缺乏。

顺便插一句,据李瞎子回忆录记载:罗帅初入东北时,在营口和程世才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

许世友比程世才当军长的时间要早,而且许和程同为红四方面军出身,让许世友代替程世才为一把手,程世才不会反对。加上南满军区部队中的四纵老底子是胶东部队,让许世友担任司令员也便于指挥。

但是,为何许世友最终没去成东北呢?

先说说第一次,接到中央要求许世友去东北的电报后,罗帅当时没还没去东北,无法提前预料到东北对军事干部的需求量如此大。更多的是考虑山东本地实际情况,认为有肖华、吴克华、彭嘉庆、林一山、吴克等人就能“负责一切”。因此回电不同意许世友去东北。

等罗帅真正去了东北,了解实际情况后,才发现山东派来的军事干部并不多,能独当一面的更少,山东八路几个军区,能同时指挥两个师的只有胶东许世友、鲁中王建安、滨海陈士榘,其中陈士榘已经被任命为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王建安负责担任胶济路反击战前敌总指挥,都脱不开身,能来东北的似乎只有许世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也是似乎。当时胶东军区受到的军事压力也是非常大的,1945年9月11日,美海军第七舰队占领青岛,9月中旬抵达烟台外海,美两栖特种舰队司令扬言要在烟台强行登陆,当时胶东军区许世友司令员正在部署警四旅和五师、六师部队做反登陆准备,罗帅之所以没让许世友去胶东,主要就是考虑反登陆作战需要。

到1945年11月,国军第8军海运到青岛,之后沿胶济路进犯胶东根据地,当时胶东八路主力大部调往东北,警四旅在烟台,形势非常严峻。许世友指挥五师十三团、十五团和南海军分区独立团,在蓝村至城阳一线节节抗击,奋起自卫,击溃第8军103师308团和荣一师第三团,并肃清了胶济线附近仍被日伪军控制的据点。

反顽作战一直持续到1946年1月方告结束,我军歼敌3000多人,遏阻了国军侵犯根据地的图谋。因此,在前线一直指挥作战的许世友也无法立即动身到东北。

可以想象,如果许世友去了东北,在南满军区负责指挥本溪、四平保卫战、四保临江战役,也能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但没了大部分主力部队的胶东就无人负责反顽作战,李弥作为国军悍将之一,很轻松就能拿下胶东大部分地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