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念

①碳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陆地——绿碳

②海洋碳汇:又称"蓝色碳汇",是指将海洋作为一个特定载体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化的过程和机制。

③碳汇渔业: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

二、碳汇渔业的具体途径

利用生物链,来完成碳元素的转移和固定(贝类养殖、藻类养殖、浮游植物)。

三、我国发展碳汇渔业的优势

1、海洋自然条件优越,空间资源优渥;

2、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我国海水养殖种类丰富、营养层次多样,而且随着良种培育技术的提高,每年不断有新品种问世。

3、海水养殖技术成熟。

我国海水养殖技术也较为成熟,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已形成了新品种培育——苗种繁育——增养殖技术——收获加工整个产业链。作为世界海水养殖大国,碳汇渔业不仅能提大量优质蓝色海洋食物,还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实现低碳转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未来有望成为发展潜力巨大的"可产业化的蓝碳"。

四、发展碳汇渔业的积极意义

1、生态效益

(1)提高水体固碳的能力,缓解海水富营养化,修复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2)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减缓气候变暖。

2、经济效益

(1)促进海洋渔业发展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我国渔民收入水平;

(2)还将推动我国渔业技术的进步,促进我国渔业生产方式现代化转型。(海洋渔业产业升级和结构性优化)

3、社会效益

"蓝色粮仓"的建设,增加了海水养殖产量,能为我国提供大量优质蓝色海洋食物,有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五、海洋碳汇渔业固碳除碳原理及效益

1、原理:藻类等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和贝类钙化,从海水中吸收碳元素;海洋碳汇渔业以浮游生物和贝类等为食的鱼类,鱼类和贝类成熟后将其捕捞,从而移出碳元素。

2、效益:有助于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减缓气候变暖的速度;有助于缓解水体富营养化,修复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有利于海洋渔业产业升级和结构性优化,增加经济效益。

河流小专题

1.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

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③河流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等高线密集,流水速度快,水能丰富,等高线稀疏,流水速度慢,航运条件较好。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

发源地与流向;

流程长度与流域面积;

水系形态、支流和湖泊的数量及分布及注入海洋;

上、中、下游的划

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

河道的宽窄、曲直;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3.河流水文特征:

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 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

③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

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⑥航运价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⑦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⑧人类活动,一般河流两岸人口密集,引水、筑坝、改变地面状况、污染、航运等都会影响河流水文和生态。

4.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

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流速(位于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

二是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5.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 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② 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6.凌汛的形成条件:

凌汛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有冰期;

二是流向高纬。

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段(宁夏平原至河套平原段)和下游河段(即山东河段)。东北的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也有凌汛凌汛。

俄罗斯西伯利亚的河流也有凌汛。

7.中国南(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

元江------红河 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

8.河流航运条件评价:

(1)自然基础(与气候 地形相关):

①水系条件:河道宽深,水流速度平缓(平原或盆地地区);水系庞大且通航河道长.

②水文条件:汛期较长(水深),含沙量低(少淤),无冰期或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2)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提供丰富的物产和广大的消费市场.特别是人工运河的开挖,进一步方便了区域内的联系.江铁联运和江海联运,减少了中转环节,提高了效率,内河航运进一步扩大到国际。

(3)河道上方建设桥梁,必须考虑到河面到桥拱面的最小净空高能否让船只顺利安全通过。

9.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10.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11.世界著名的航运大河(运河):密西西比河,莱茵河,伏尔加河,长江,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易北河,莱茵—多瑙运河,北美五大湖,圣劳伦斯河,多瑙河,泰晤士河,塞纳河,京杭运河,珠江等.

12.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

(1)雨水: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补给量大小及季节变化因各地气候类型而异

(2)冰雪融水:分为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

① 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指温带、寒带地区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后带来的流量。如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现象。

② 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主要指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干燥,河流主要靠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

(3)地下水:地下水与河流是互补关系。洪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4)湖泊(水库):与河流也是互补关系。有削减河流洪峰、补充枯水期水量的作用。

(5)植被: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的作用。特别是河流源头和上游山区的水源林。

(6)人类活动:河流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会影响到下游的流量。

13.河流地貌:

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

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

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平原; 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河流上游的特点是:河谷呈“V”字形,河床多为基岩或砾石;比降大;流速大;下切力强;流量小;水位变幅大。中游的特点是:河谷呈“U”字形;河床多为粗砂;比降较缓;下切力不大而侧蚀显著;流量较大;水位变幅较小。下游的特点是:河谷宽广,呈“︶”形,河床多为细砂或淤泥;比降很小;流速也很小;水流无侵蚀力,淤积显著;流量大;水位变幅较小。)

14.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

地形类型、地势落差、坡度决定河流流速、支流发育情况。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平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15.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多雨型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河流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出现汛期,有时易出现洪涝灾害。

干旱型气候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最高的夏季,流量最大,出现汛期。

气温较低地区:冬季气温低于0℃以下,河流出现结冰期。冬季寒冷而漫长的地区,河流冰期较长。

气温较高地区:冬季气温高于0℃以上,河流没有结冰期。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