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码标价,”却是16元/克,付钱就是一万二。

面对这可以“光明正大的抢钱,还好心的送你商品”的境遇,消费者又该如何破局?

屡次不改的“宰人”现象后,又是谁在给他们打着保护伞?

“天价切糕重出江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30号,网友在服务区闲逛时,被店里摆放精致的物品所深深吸引。

在询问好价格为16元的情况下,便进行了购买。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正是这一嘴话,要让自己付出

一万二

的天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所谓的16元,是按照克数为计量单位的,而并非大众默认的按斤计算。

眼见自己落入了

“消费诈骗”

中,他也是直接和对方理论起来。

谁知店老板面对消费者的质疑,非但没有丝毫的心虚,反而是理直气壮。并

直言自己店内所销售的东西,都是明码标价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胡搅蛮缠的解释,购买人员也是直接拒绝了付费。

然而更为戏剧性的是,为了将“卖”出去,对方竟还搞起了“表演。”老板言辞恳恳的对着外围凑热闹的群众,

喊着让好心人出来合伙一起买。

好家伙,为了捞钱可真是不择手段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何况

花6000A一件商品

,游客也都不是“冤大头,”又怎么可能会有人接话茬呢?

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还

真有“好心人”出面,表达了自己愿意分担一半价钱的想法。

如此一出,也直接把原本坚定拒绝购买的小伙,推上了“火堆。”

毕竟都有人主动愿意和自己伙买了,又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最终小伙还是没有买下这块“天价切糕,”毕竟是知道这个好心人,是不是店老板一起请来“唱双簧”的演员呢。

事实上,当这一出强卖事件发布到网上时,也是引来了无数网友的共鸣。

甚至有不嫌事大的看客,直接艾特了官方......

“讽刺的明码标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蒙作为风景秀美的人间天堂,一直都是不少人趋之若鹜的存在。

可这一次又一次的

“坑客”事件

,的确有点让人心寒。

毕竟这物价,

16块钱一克的价钱,就算再北上广也是不低的存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也有感同身受者,下场复议。

在简单的一句话中,众人也能感受到了当时“老板的豪横。”骗人还如此嚣张,喊来同伙进行威胁,这简直算的上是敲诈勒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这些,

也有一些网友直言,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假存在的,并认为是故意污蔑的假新闻。

紧接着,更多的蛛丝马迹被扒了出来。

这一切,竟在最后来了个惊天大反转......

“石斛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对方所买的,根本不是网友议论的切糕,而是

石斛

所谓石斛,这是一种在我国极其珍贵的中药。其市场价格,也的确是在10-16元/克。但按照老板的架势,明显是在装称的时候进行了

私自加量。

这一点在消费者连连拒绝的话语中,也得到了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所谓的天价切糕,也都是拍摄者的以讹传讹,最终在不良媒体的传播下,才形成了如今的这个局面。

同时对于造成这样的误解,

当事人也是做出了道歉声明。

但就算如此,这出强卖事件所暴露出的,依旧是商人的“偷奸耍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人家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人,故意装那么多,简直是强人所难。

然而明眼人都知道,在这个事件内犯错的并非店老板一人。

拍摄者条理不清的讲视频发布到网上,从而引发了一场天价切糕的谣言,这依旧是错误的存在。

在这种虚假信息的扩散下,

当地的口碑也因此有所损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好在当了解完前因后果后,那些转发的视频也遭到了下架。

此事造成的恶劣影响,才有所平息。

笔者认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是一场闹剧,但即便是石斛这种名贵药材,作为商家在销售时也要合理贩卖的体系。

所谓“明码标价”的情况,是要多少装多少。

而不是为了自己的钱袋子,去进行一些有损家乡颜面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随着五一黄金假的正式到来,各级有关部门也有必要加大执法力度,及时遏制这种滥用暗码混淆视听的违法行为。

同时也

奉劝消费者,轻易不要在服务站内进行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在这里,“鱼龙混杂。”

到底是珍珠还是鱼目,你根本分不清楚。

所以大家在购买时,最好还是

到正规的店内进行消费。

而一旦碰到不合理的消费时,也一定要拿起相关的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的消费权益。

千万不要因为不好意思,从而忍气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