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早点

充满仪式感的早点,每一口鲜香甜咸酥脆嫩滑,咂摸出的情感,因城而同,因人而异。这些早点故事,有滋有味。

【本期讲述人】

李志坚

天津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述 文 / 李志坚

带一块饽饽,来一小碗豆腐脑,一小碗浆子,

吃完了,热乎乎的上学去啦。

不生炉子 豆腐坊里买早点

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我家就住在小白楼。

大沽路西侧与徐州道南侧交口有一家早点部——徐州道早点部,街坊四邻都称名“徐州道豆腐坊”,卖完了早点,8点以后就卖块儿豆腐了。

我家和邻居家一样,早晨不生炉子,都到豆腐坊买早点吃。

豆腐坊的早点都是现做现卖,有馃子、馃头儿、馃篦儿、糖皮儿、烧饼、烤饼、两掺饽饽、窝头、浆子(豆浆)、豆腐脑、嘎巴菜。

油香伴着豆香的味儿能飘出老远。

现炸的馃子是枣红色的,一尺有余,售货员从油锅里捞出控油,拿一根苇子杆穿过馃子中间缝隙,递过来,顾客一手挑着,又不沾油,馃子还保持酥脆。

馃头儿和糖皮儿同样也是用苇子杆穿过来,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志坚拍摄的早点节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志坚拍摄的早点节现场

一大碗冲鸡蛋 能量满满

豆腐坊的墙上贴着各种食物制作的标准,包括分量、尺寸、颜色等。

大铁锅熬的浆子热气腾腾,不一会就开锅啦。

有自己带鸡蛋冲浆子的,售货员帮助顾客在碗里把鸡蛋打散,一舀浆子把鸡蛋冲开,白黄两色的一大碗,能量满满。

“来碗浆子豆腐。”

声音未落,麻利的伙计已经从卤水嫩豆腐桶里舀出一扁勺白豆腐——

放在碗里冲上半舀热浆子,根据个人口味,从桌上捏点细盐面撒里面,味道还是不错的。

我经常从家里带上一块饽饽,来一小碗豆腐脑,一小碗浆子,吃完了,热乎乎的上学去啦。

烤饼”现在市面上很少有了,半发面的椭圆形饼子,二两一个,有五香面儿的味道,里边松软,外皮儿烤得酥脆。

时光如梭,天津人的胃还是没变。 特别是出门在外,总是想着这一口“碳水快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津首届早点文化旅游节

4月26日-5月5日

编辑/单炜炜王轶斐

logo制作/苑靖

值班编辑 / 隋寅伟

审校 / 窦怀国

责校 / 王永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