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菜农反映,番茄感染了一种病害,不仅在叶片、茎秆及花萼上有异常表现,而且果实显症明显。由于染病后的果实毫无商品性,用药后防治效果也不明显,让菜农十分担心。那么,究竟是什么病害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分析

案例一:粉果番茄

该棚室为老旧棚室,种植品种为粉果番茄。据棚主董师傅介绍,自番茄第一穗果授粉时,便发现棚内有异常植株。具体症状表现为,青果颜色不均、不腐烂、无异味,果实症状严重者呈现出褐色病斑,病斑大小不一;生长点叶片边缘处有黑色病斑,茎秆上也有黑色病斑。目前,果实尚未转色。该类植株在棚内占比不多,但其他类型病毒病植株较多,总体异常植株约有50%。同时,棚内白粉虱发生普遍。

案例二:黄罗曼番茄


该棚室为新建大棚,种植的是黄罗曼。据棚主唐师傅介绍,异常植株发现时间较短,具体表现为青果颜色不均、不腐烂、无异味;萼片发黑,继而花朵变黄;生长点叶片边缘有黑色病斑。目前,果实尚未转色,已经拔除十二三株,棚内还有十余株。该病害存在传染情况,发病植株都是接连拔除的。

检测鉴定

该类异常植株和常发生病害不同,一时间难以判定是什么病害。记者采集病株后送至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为褐色皱纹果病毒病(ToBRFV)。该病毒是一种主要在番茄上发生的病害,属于烟草花叶病毒属,番茄和辣椒是主要寄主。

辨别该病毒主要依靠番茄嫩叶和顶芽上的花叶症状;果实上会有斑点和黄色斑块,或者是出现果实、叶片畸形的现象;严重时也会出现果实变褐,茎秆或萼片出现坏死条斑的症状,某些情况下,叶片会出现变窄的情况。

番茄如果被褐色皱果病毒感染了,那么它里面的种子也基本被病毒污染。而且,番茄褐色皱果病毒仅存在于种子外表皮,而不存在于种子内部。因此推测外种皮上的病毒在侵染循环中的作用是作为初侵染来源,再通过机械操作等方式传播到健康幼苗上。

如果上一茬染病植株在收获时没清理干净,就会留下带毒病残体。当重新种植健康植株之后,土里的带毒病残体可能通过翻耕等机械操作传播到健康植株上,从而使健康植株染病。

防治措施

选择抗病毒品种

选择抗病毒品种,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褐色皱纹果病毒病的发生。即使植株被感染后,也会呈抑制状态不显症。

培育壮棵

自幼苗定植后,菜农应加强壮棵的培育,确保植株长势健壮,提高植株抗病性。

清洁棚室,防好传毒害虫

管理中注意清洁棚室,及时清除发病植株,并带离棚室销毁。此外,及时设置防虫网,悬挂粘虫板等,防住传毒昆虫。一旦发现传毒昆虫,还应根据害虫种类及生活习性,合理喷施药剂,避免害虫为害并传播病毒。

做好病毒病的预防工作

平时注意调控好温湿度,并及时喷洒盐酸吗啉胍、宁南霉素、氨基寡糖素等药剂,也可配合随水冲施微生物菌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辑丨果志华

校版丨马东亮

审核丨王兰坤

声明
本文系北方蔬菜报原创,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