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人就等于废一半?身体常有6种表现,可能是脾虚,及时护养

老张最近一直觉得自己身体不对劲,四肢无力,经常觉得累得像是刚跑完马拉松一样。

饭后肚子还常常胀得慌,明明没吃几口,就感觉像吞了块石头。

起初,他以为只是工作太累,休息一两天就能好转。

然而,时间一长,这些症状不仅没消失,反而愈发严重。这让他开始担忧,难道自己真的是大病初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中医视角下的脾脏重要性

在中医理论中,脾脏被视为“后天之本”,意味着它是人体获取后天营养的根基。脾主运化,负责将吸收的食物精华转化为气血和津液,供应全身。

它还负责把固有的血液保持在血脉之中,一旦脾功能弱,就可能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出现出血或淤血等现象。

更重要的是,脾位居中央,承上启下,既影响肺的呼吸功能,也关系到肾的排泄作用。中医认为脾属土,按五行生克理论,土能生金,即脾能够生肺,脾强则肺健,呼吸顺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如果脾虚,就像土地不肥沃,无法支撑作物茁壮生长,同样,身体的其他器官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脾还主肌肉和四肢,脾气足,则肌肉充实,四肢有力。如果脾气虚弱,人就会感到疲乏无力,动辄就累,这不仅影响日常生活的活力,长期下去还会引发更多健康问题。

老张的情况就是典型的脾虚表现,常见于不少现代人,特别是那些生活节奏快、饮食不规律的城市人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脾虚的六大症状

脾虚的症状多种多样,而且往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首先,身上出现淤血或是不明原因的出血可能就是脾功能弱、不能统摄血液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血液容易行于脉外,造成紫斑或者容易出现青紫。

其次,消化不良、吃后腹胀、或是食物直接转化为腹泻,也是脾虚的常见表现。因为脾主运化水谷,一旦脾气虚弱,胃中的食物就不能很好地转化吸收,导致肠胃不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脾虚的人往往面色也不佳,或是呈现出萎黄,这是因为脾气不足,不能充分地运化和转运营养物质。

脾虚还可能导致早上特别是晨起时拉肚子,这是因为脾肾阳虚,不能温热下焦,引起泄泻。

同时,饥饿感与食欲缺失也是矛盾的症状,人虽然感觉饿了,但却不想吃东西。这是因为脾胃虚寒,食物虽然消化完了,但体内阴寒内盛,导致胃口不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导致脾虚的常见原因

在中医学中,脾虚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绪波动和外邪侵袭是最为常见的几个原因。

饮食不节指的是饮食无常、饥饱不定或者偏食,这些习惯会直接影响脾胃,损伤脾气。

长期如此,脾脏的转化功能就会减弱,导致气血生化功能障碍。例如,过多食用生冷食品,会“伤脾”,因为脾喜温恶寒,冷食直接抑制脾阳,影响脾脏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劳累过度,不仅指体力劳动过度,也包括精神劳累,如长时间的熬夜和精神压力大。这些都会消耗脾气,使得脾脏功能下降。中医认为“心思过度伤脾”,长期的精神压力和思虑会损害脾的运化功能。

情绪波动,特别是忧思恼怒,也会影响脾气。中医认为“忧愁伤脾”,过度的忧虑会导致脾气不振,影响脾的运化功能。

此外,湿邪是导致脾虚的外在因素之一。湿邪最易伤脾,因为脾属土,湿为水,水湿过盛则土困,脾失健运,导致水湿内停,出现腹胀、大便溏泻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季节变化与脾脏养护的关系

季节的更替对人体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对脾脏的影响。在中医学中,脾属土,与四季的湿度和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春季万物生长,湿气较重,容易伤脾;夏季暑湿交蒸,最易损伤脾气;秋季干燥,容易伤津液,影响脾的湿润功能;冬季寒冷,脾阳易受损。

因此,季节养护脾脏应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应当注意防湿,可以适当食用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赤小豆、扁豆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季要防止湿热和暑湿,适宜食用一些清淡、利湿健脾的食物,如绿豆、西瓜等。

进入秋季,应该多吃一些润燥益脾的食物,如芝麻、蜂蜜等。到了冬季,应重视脾阳的温养,适当增加一些温补性的食材,如羊肉、姜等。

除了饮食调理,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应该注意。如春季可适当进行户外运动,以舒展筋骨,促进气血运行;夏季则要注意避暑降温,保证充足的休息;秋季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冬季则更要注意增加衣物,防止寒邪侵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中医的护脾建议

中医对脾虚的调理提倡一个“调和土气”的理念,这不仅仅是通过药物治疗,更多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行为习惯来实现。首先,饮食调理是基础。

中医推荐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莲子、红枣、扁豆等,这些食材可以强化脾胃,提升其转化吸收的能力。同时,应该避免过多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脾气进一步虚弱。

除了饮食,中医还强调生活规律的重要性。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是护理脾脏的关键措施。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太极、八段锦等,可以帮助调和身体气血,增强脾脏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现代生活中的脾脏护理实践

在现代生活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脾虚的现象愈发普遍。

因此,除了传统中医的调理方法外,现代人还应该采取一些实用的生一些实用的生活方式调整来护理脾脏。

例如,建立规律的饮食和睡眠模式,尽量在每天同一时间进食和休息,避免过度的饮食和熬夜。

适量的运动也是非常关键的。中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以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率,增强脾脏和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

同时,减少精神压力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或者进行爱好活动来达到减压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脾脏的健康,通过调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方式,维护脾脏的功能,从而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只有健康的脾脏才能为我们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能量,让我们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