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佛前”是南京博物院的常驻展览,展现了清代帝王与皇室对藏传佛教的深厚信仰。在那金碧辉煌的皇宫中,佛堂如同心灵的港湾,供奉着各式各样的佛龛、佛塔、佛阁,佛像众多,形态各异,犹如众生百态的写照。更有七珍八宝等佛教供器,璀璨夺目,令人肃然起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宫旧藏金铜佛造像,除元、明皇室留存和西藏、蒙古等地进贡外,大多是宫廷造办处应敕令而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清宫旧藏的金铜佛造像,无论是元、明皇室的传承,还是西藏、蒙古等地的贡品,还是宫廷造办处按照皇家的旨意精心制作的,都代表了皇家的审美和工艺水平。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对佛教文化的诠释和推崇。在它们身上,我们既能看到皇家的尊贵与权威,也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邃与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展厅不大,用很短的时间快速参观完毕。

“镇护天下——南京博物院藏金兽特展”

这个展厅不大含金量却很高。

盱眙,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因小龙虾而广为人知,然而盱眙不止有小龙虾,她是一本尘封的历史书。

早在公元前241年,楚国迁都寿春,盱眙便成为了楚国的重要据点,见证了楚国的兴衰历程。公元前208年,项梁、项羽、范增等楚国贵族在此地拥立楚怀王之孙为王,建都盱眙,使得盱眙一带成为了秦、楚、汉三国纷争的焦点。

走进盱眙的历史长河,你会被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所震撼。20世纪80年代,在江苏省盱眙地区的一处窖藏中,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文物。其中,一件金兽盖在铜壶上金光闪闪,璀璨夺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金兽屈腰团身,神态警觉,整体造型独特生动,仿佛随时准备跃然而出。金兽空腹厚壁,浇铸成形,通体锤饰圆形斑纹,展现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无尽的创意。

更令人惊奇的是,金兽腹内壁刻有“黄六”二字,含金量高达99%,重达9100克,是目前我国出土古代黄金铸器中最重的一件,被称为“镇护之宝”,也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盱眙还出土了西汉马蹄金、金饼等珍贵文物。马蹄金中心空洞、底部凹进,状如马蹄,宛如历史的马蹄声在耳边回响,是帝王用来赏赐有军功的大臣的宝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金饼则是早期中国黄金货币的代表,仿佛古代的黄金货币在诉说着一段段辉煌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盱眙出土的战国时期郢爯,更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称量黄金货币,它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古代货币制度的大门,为研究古代货币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