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要旨,是总需求等于总供应,是因循经济运作规律而实质上存在的客观规范。总收入要实质上等于总支出,欠债可以,但总要偿还(“还得到,才好借”)。由于前景的不确定性,一部分的收入总要闲置起来作为储备,因此总需求往往落后于总供应。如果这方面不予以补足,纯粹让微观和宏观经济行为放任自流,总需求将长期不足,经济下行一旦形成趋势,会越发收缩。新冠疫情后出现一种躺平不作为的现象,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正是总需求不足,因此一定要振兴消费,鼓励投资,政府更要重视基础建设,加大公共开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1920年代初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由电力和钢铁带动)的过程中,由于还没有对宏观经济学的认识,全球经济逐步进入大萧条,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总需求和总供应之间出现内卷的差距,很多人因此没有工作,家里没有放开,经济逐步放慢,继而衰退,陷入萧条。凯恩斯认为在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之外,政府应牵头加大开支,投资基建;这样做可以解决问题。

当年对GDP有新解读,认为需要有经济活动才能够搞活经济。极端而言,即使是无意义的经济活动,只要能够增加收入(供应)就能够增加支出(需求)。例如组织工程队一边去开凿道路(建设),一边去毁坏道路(破坏),总比什么事情都不做好。

1928年,经济环境总体更差。澳洲政府决定在雪梨动工建造跨港口大桥,工人每天薪金只有几个便士,刚好足够养活一家几口。成千上万的工人借此拉动经济,养活了数以万计的家庭。1932年,雪梨跨港口大桥建成通车,到今天已92年,巍峨矗立那里,是雪梨的地标,澳洲的骄傲。澳洲挺过了当年的全球大萧条,这正就是一个宏观经济学应用的典型例子。笔者因为工作关系,在澳洲主要是雪梨居留多年,每次经过跨港口大桥都会想起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在这方面的伟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百年之后的今天,全世界有可能进入另一次经济大萧条。中国方面,早着先机。我们看到媒体上有关中国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报道,全是南水北调、红旗河、绿化沙漠、乡村振兴、喜马拉雅山水电站等的大型建造计划,还有空间站、5G通信开发、北斗卫星导航、芯片产业、新三样、新材料、新能源、中国制造2025、造船造舰,以至创新科技投资和新质生产力开发,都在加快建设和加紧完成的过程中。目前世界最大的建设隧道的盾构机,世界最大的建设桥梁的吊臂,世界最大的铺设路轨的机器,以至入海最深的潜水器、侦察火星的飞行器等,都已出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强军建设正在逐步实现。

事实就明摆在那里。内循环经济、规模化发展,走在独立自强的道路上,万一全球经济大萧条甚至第三次世界大战到来,中华民族大概率可以浴火重生。这不是开玩笑,因为全球有利益集团好战分子正战鼓频催要打仗,人类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面临取舍和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有关公共财产建设以共享将来,在跨台湾海峡大桥方面,从福建省到台湾省,已经在中国的第十五个五年规划之内立项。将来完成台湾地区统一之后,绝对可以提振两岸经济。这就是中国的预见性,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溷合经济的模式,关键是规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互动共融,制度上不断优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比较才有辨别。现在已有不少人对美西方制度上的内置缺陷已有所察觉,认为需要参考中国在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方面的创新。香港特区市民尤其是年轻一代,似乎对环球大格局和视物显大症野关乎国际形势还缺乏战略认知,未能赶上。笔者认为,现在是时候从宏观经济学这个侧面去补上一课。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