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皇太子胤礽的命运有点像蹦极,狠狠地荡下去,再狠狠地荡上来,复又狠狠地荡下去……

只不过胤礽直到最后,都一声没吭!不是怕,是心死!

说公元1708年9月,康熙带诸皇子于河北狩猎,因为胤礽不仅私会自己的妃子郑春华,还天天晚上偷窥他的帐子,甚至让手下凌普带兵围了他的行宫,差点弑君!不管胤礽是不是有冤情,被陷害,他都必须在第一时间被废掉。

但1708年12月,胤礽又被放了,因为他并没有真的围宫,是被14爷用假的“太子令”摆了一道

虽然胤礽一向劣根深重,但对于自己最爱的皇太子,康熙还是想给他最后一次机会。

他有点不甘心,这个被自己亲自带大,由5个老师调教了三十多年的太子真的不堪重任!

所以1709年3月,康熙力排众议,把胤礽复立为皇太子!

这看似是个最好的结局,但自从这时开始,康熙与皇太子胤礽之间的关系却更加紧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想要信任对方太难了

首先是信任出了问题,太子胤礽不相信父皇还能像从前那样对自己心无芥蒂,真把自己当未来的皇帝对待。他甚至担心但凡有个手贱的给自己上个“黑折子”,父皇就又得疑神疑鬼!

父皇是真的爱自己还是假的爱自己?在父皇眼里,是皇权重要,还是父子亲情重要?如果父皇哪天再弄个理由把自己废黜,自己到哪里找退路?

每天合计这些问题,快把胤礽逼疯!

所以他才会对四弟胤禛抱怨说,你们以为太子这个职位是个香饽饽么?你们想多了,处在这个职位,每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饭吃不香,觉睡不好,简直就是非人的折磨!如果有来生,我宁愿自己不是太子,甚至不要生在帝王家!

太子复立,每天如坐针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父亲康熙也不好过,因为他信奉那句古话:是狗改不了吃屎!

他不太相信太子因为被复立,就能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他更不相信太子被复立之后,那副感恩戴德,积极向上的样子是出于真心

康熙甚至有一种预感,太子看似行事有很大的改观,其实一定在憋大招,不定啥时候就给自己来一个真的“围宫”,那可真够自己喝一壶了!

所以太子被复立后,康熙也是每天魂不守舍的,就自己对这个儿子的了解,总感觉有大事会发生

康熙甚至一遍遍地问张廷玉,你说要是朕再次废了太子,天下百姓会作何反应?将来落实到史书上会如何评价?

张廷玉很聪明,他没有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废话,他也建议康熙不能对太子过于轻信!还是得好好考验一番!

那康熙是如何考验太子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明诏8月16日回京

彼时,是1712年,康熙出巡塞外,照例让太子监国。

太子却在皇宫里大肆排除异己,那杀伐决断的样子还真像个“暴戾之君”,群臣怨声载道,却敢怒不敢言!

这些事康熙都听说了,他内心里对这个儿子的热乎劲儿渐渐散去,“胤礽必反”这个念头也越发强烈!

康熙必须得重视太子的“异动”了,他不得不下了两道密旨,一道给胤禛,命他跟九门提督隆科多一起,严密注视太子党的动向,一旦发现太子有图谋不轨的嫌疑,立马捉拿太子,隆科多可以立即铲除太子的党羽,一个不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道密旨给十四阿哥胤禵,嘱咐他以兵部的名义,严密注视热河与密云等地驻军的风吹草动,如果有异动,立马解除太子兵权,捉拿凌普,不能让太子调动一兵一将!

不仅如此,康熙还下了一道明诏,说朕8月16日回京!

之所以故意放出这个消息,就是要看一看太子胤礽到底作何反应,会不会反,会不会做相应的准备工作,会不会做第二个李世民

遗憾的是,太子上钩了!

一众愚蠢的太子党更是蛊惑胤礽早做打算,如果再次被废,就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了,不如借着这次康熙出巡回来,拼了算了!

太子那时还是把康熙当爹看的:我真的能这么对皇阿玛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子党成员很着急,极力撺掇:现在不是能不能的问题了,是时机问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李世民不是因为玄武门之变,早就被弄死了!

胤礽大惊失色,但也只是稍作犹豫,就下定了反的决心!别说是七成胜算,就是五成胜算,他也想试一试,他再也不想继续当这个憋屈的太子了!

就这样太子立马下了一道密旨,令托合齐取代隆科多九门提督的职位!准备让托合齐纠集所有能用得上的步兵,只要康熙一进入京城,立马关闭九门,进驻大内,逼康熙写好退位的诏书!

下一步就是让凌普率领热河,密云,京畿的兵马跟托合齐相呼应,形成内外夹击,只要皇上退位诏书写好,太子登基的诏书也写好,两个诏书一公布,事乃成!

太子做的打算是挺好,可他万万没想到,针对他有可能出的这两招,康熙早就“拆”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相对无言

所以,太子的这个手谕那个手谕,简直如同废纸!

人家隆科多根本就不可能把大印交出来,托合齐拿着太子的手谕,可隆科多拿的是康熙的圣旨

在康熙的圣旨面前,太子的手谕就如同是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