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崧材

日寇侵华期间,疯狂推行“三光”政策,到处狂轰滥 炸、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欠下了中国人民一 笔又一笔血债。这里,仅就搜集到的有关史料,对日寇侵 占中山,导致大量饿死人的惨况,略加叙述。中山沦陷八年中,除惨遭日寇杀害和被敌机炸死者外, 因饿死和伴随而来的疾病、瘟疫(如霍乱等)死亡的人 数,难以统计。

当时只有七万多人口的县城石岐,在1942 年至1943年,死于饥饿和疾病的就近一万人。在马路、横 街和小巷,常可见到路尸,或者骨瘦如柴、满身苍蝇、奄 奄一息的人。每天用“黑箱”收拾的尸体,少则十具八 具,通常为二三十具或四五十具,最多时是一百多具。

有 一天,仅南门三级石一隅就发现了七具尸体。这是指路尸而 言,在家中和育婴堂等处死去的成年人、未成年人尚未计 算在内。有的人死后用草蔗卷起,弃于乱葬岗中,有的连 草蓆也没有,谓之“肉葬”。有的人尚没有断气就被埋掉。有个女人死了,婴儿活着,小口还在使劲地吸吮死去母体 僵硬的奶头,竟连同死母一起被抛落坑中活埋!每锄一锄 土,婴儿便一声恸哭,那哭声象利剑直刺人心,惨不忍 闻。

石岐近郊的蒲鱼洋,面积十亩左右,是专埋死人的地 方,尸体重重叠叠,由于埋得浅,尸体腐败散发出恶臭, 令过路的人掩鼻不迭,饿狗也常到此觅食,使这个地方成了鬼蜮世界。小榄、黄圃两地的情形与石岐无异。当时,小榄虽然有 部分商会、旅省同乡会和港澳人士筹集义款,由崇德善院主 办购入大米、生姜、黑豆等物,施粥救济饥民,黄圃亦有此 种善举,然而僧多粥少,这个办法只能解困于一时。随着饥 荒蔓延,因饿、病致死的人越来越多,每天死数十人为平常 事,据小榄的老人回忆,最多的时候一天拾到167具尸体。

死者中,有不少是孤儿院的孤儿,用竹箩装载,每箩两三具。在大榄山岗有两个大水函,所收的路尸均弃置在那里。由于 死尸太多,两个大函容纳不下,草草地盖上一层薄土后,又 要再挖新函堆放新尸。后来人们称此地为“万人坑”,估计 埋葬在里面的至少有5000人。其余各地饿死人的情形大致如上述。石岐附近的新村, 140户人家就饿死了100多人。珠海市的三灶岛(当时属中 山县),沦陷初期共有12577人,沦陷八年中,不计先后被 杀的2891人,单计陆续饿死的就有3500多人,饿死人数之 多,于此可见。

1942年,二区的申明亭乡(即今天的沙溪镇 申明亭村管理区),新出生的男婴仅22人,不及往时的二分 之一;而同年因饿、病而死的成年人为154人,占全乡3500 多人的4%以上,比往时死亡人数增加三倍多。中山本是鱼米之乡,为何当年会发生大量饿死人的惨剧?这虽有天灾原因,但主要是人祸造成的。

1943年,中山大旱, 百日无雨,粮食失收。日寇趁火打劫,通过其亲手扶植的傀 儡政权——伪县政府派人到全县各地强征军粮,变本加厉地 搜刮粮食及其它物资,除留自用,还源源不断地调往其它敌占区,以供其军事上的需要。一些大天二、恶霸地主和奸 商也乘机将大批粮食运往外地或在本地抬价出售,大发横 财。由此造成民用粮食供应数量严重不足,通货贬值… 价飞涨。有人统计过,1940年3月中山沦陷前,每担米价 为十元,1943年已升至500元,平均一元只能买米三钱二 厘。群众形容:“紧记民国三十二(1943年),一元买米三 钱二。”此种局面,不但广大劳动人民无法忍受,就是中等 之家也难以为计。许多人被迫将产业、衣物、首饰等变卖净 尽,换钱买米充饥,然而不久便告断炊,最终难逃饿死的 厄运。

中山在世界各地的华侨众多,不少人向以侨汇为 生,自从香港被日寇占领后,侨路中断,这些人从此失去 了生活来源。偶尔有人通过迂回路线汇款回来,但这些汇 款要辗转数月以至年余才到侨眷之手,此时币值已经狂 跌,即使收到侨汇亦无济于事。也有的人收到侨汇通知单 几个月仍未收到汇款,等到汇款送抵时,早已全家饿死。侨眷因收不到侨汇而卖屋、卖儿鬻女的,为数不少。

由此可见,日寇不但是屠杀我同胞的罪魁,而且是造成 当年大量饿死人惨剧的祸首。我们决不会忘记这一血海深 仇!回顾半个世纪前那一段悲惨的日子,我们倍加珍惜今天 幸福的生活。为了不让历史重演,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下,奋发图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

附记写作本文时,曾分别参考了中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山市档案馆、政协中山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 小榄镇人民政府的有关书籍、党史资料、历史档案、《中山文史》和 《小榄镇初志》,特此致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抛于荒野的被侵华日军杀害的儿童,他们中很多人的心、肝被日军挖走吃掉。图片来自百度。

街头揭露日寇罪行的海报。图片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合办的网站:中国历史照片。

本文节选自

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山抗战纪实》

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山抗战纪实》

本文图片来自:

图片来自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合办的网站:中国历史照片。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图片和引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将做出相应整改。

感谢所引用书籍作者,编辑,调查人员以及所有参与书籍资料收集整理的人士,向你们致敬!感谢你们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本人不鼓吹民族仇恨,只展示历史瞬间。勿忘国耻,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