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作为嫦娥工程“探、登、驻”三步战略中的关键两步,即载人登月和长期驻月,已于2023年8月31日正式启动。这一航天计划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后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无人探月任务圆满完成后,中国将迈向载人登月的新阶段,并最终实现人类在月球的长期驻留。同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完成近地轨道空间站建设后,也将目光投向了深空探测,载人月球探测工程正是这一战略蓝图中的关键一环。

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中的登月阶段,即嫦娥工程的“登月”篇章,已在2023年5月29日宣布正式启动。此阶段的核心目标包括:

· 至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月球登陆;

· 执行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

· 突破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

· 全面完成“登陆、巡视、采样、研究、返回”等多重任务,打造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实力。

自2023年至2030年,将通过三阶段实现载人登月的宏伟蓝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月阶段:

第一阶段: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与方案论证,完成关键子系统的研制和建设,如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等。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建立发射设施,并建设深空测控通信等地面设备。

第二阶段:通过无人飞行验证技术,包括近地轨道试验、无人绕月、无人登月,搭载并释放科学载荷。

第三阶段:预计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航天员的首次载人登月飞行。

驻月阶段

中国计划建立月球基地,实现人类长期驻留。初步设想中的月面移动实验室,具备大范围移动能力,支持航天员短期和中期驻留。

月面科研实验站设想

月面移动实验室构想为一款重达6吨以上的轮式增压月球车,拥有出色的移动能力,可长期自主在月面作业,支持航天员短期驻留。这些车辆不仅可独立运行,还能对接组装,形成功能完善的月面科研实验站,使航天员得以进行中期驻留。若融合月面原位资源利用技术,将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实验站的功能与效用。

国际月球科研站概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际月球科研站作为驻月阶段的关键项目,旨在构建一个国际合作的地外天体研究平台。该平台具备长期自主运行、短期有人值守的能力,同时可扩展和维护,涵盖了指挥中枢、通信基站、能源供给、科学实验、科学观测、技术验证及资源开发等多个模块,为月球科学研究提供综合性支持。

中国载人登月初步飞行方案

据副总设计师张海联透露,中国载人登月的初步方案概述如下:

发射阶段: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先后发射两枚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分别搭载月面着陆器和搭载3名航天员的新一代载人飞船(深空版),二者将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交会对接:在环月轨道上,飞船与着陆器进行交会对接。随后,2名航天员进入月面着陆器,另1名航天员留在飞船中绕月飞行。

月球着陆:月面着陆器与飞船分离后,采用“分级下降”技术着陆月球。首先由推进舱完成大部分减速,随后着陆器登月舱继续减速并安全着陆于预定区域。航天员执行舱外任务,进行月球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

返回阶段:航天员乘坐登月舱返回至环月轨道,与飞船再次交会对接,并将月球样品转移至飞船。飞船与登月舱分离后,进行月地转移并返回地球,最终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古嫦娥奔月梦,如今照进现实中。中国载人探月工程不仅圆了古人的登月夙愿,更彰显了中国航天科技的辉煌。

从火箭的精准升空,到着陆器的稳定触月,再到航天员的月球探险,每一步都凝结着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智慧。这一里程碑式的工程,不仅是科技的凯旋,更是梦想的实现。

嫦娥之约,将成现实;国人梦想,绽放星空。

展望未来,不断攀登探月新高峰,人类续写更多宇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