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不知名野花有感 其五

野花开尽又清明,谁把芳菲慰此情。

莫道东风偏解意,故将红雨点苍生。

首句“野花开尽又清明”,直接点明了时令——清明,以及主题——野花。清明时节,万物复苏,野花也在这个时候尽情绽放,展现出它们的生命力。这里的“开尽”二字,既表现了野花的繁盛,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次句“谁把芳菲慰此情”,诗人借野花之芳菲,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里的“谁”字,既是在问,也是在感叹,表达了诗人对野花美丽而无人欣赏的惋惜,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身的孤独和寂寞。而“慰此情”三字,更是将诗人的情感与野花的美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相互慰藉的关系。

第三句“莫道东风偏解意”,诗人借东风之喻,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东风在这里象征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律动。诗人认为,不应认为东风只懂得摧折花枝,它同样也能理解生命的真谛和意义。这是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深刻思考。

最后一句“故将红雨点苍生”,诗人以“红雨”比喻落花,以“苍生”指代世间万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消逝的哀婉和感慨,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关爱和祝福。这里的“故”字,既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也是对整首诗情感的升华,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而浓烈的情感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不知名野花有感 其六

野花开落自分明,谁道春工巧弄情。

莫把繁华比颜色,故将淡墨写倾城。

首句“野花开落自分明”,诗人描绘了野花自然生长、开落有序的景象。这里的“自分明”三字,强调了野花生长的自主性和规律性,与人为的纷扰和复杂形成鲜明对比。

次句“谁道春工巧弄情”,诗人借春工之喻,回应了人们对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的赞美。然而,诗人并不认同这种过于人为化的解读,而是倾向于欣赏野花自然生长的美。这里的“谁道”二字,既是一种反问,也是对世俗看法的质疑。

第三句“莫把繁华比颜色”,诗人明确提出了自己的审美观点。他认为,不应该仅仅以颜色的繁华来评判野花的美丑,这种评判标准过于肤浅和片面。这里的“莫把”二字,是对世俗审美观念的否定,也是对野花内在美的一种肯定和赞赏。

最后一句“故将淡墨写倾城”,诗人以淡墨为喻,表达了自己对野花美的独特理解。淡墨虽不张扬,却能勾勒出倾城的美丽。这里的“淡墨”二字,既是对野花淡雅之美的描绘,也是对诗人自己淡然处世态度的体现。而“倾城”二字,则是对野花美的极高赞誉,也体现了诗人对野花美的深深倾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不知名野花有感 其七

花开何必费经营,但见红芳与紫英。

只恐春来便零落,要留颜色待清明。

首句“花开何必费经营”,诗人直抒胸臆,认为野花开放并不需要人为的经营和照料,它们自然而然地绽放,展现出生机和活力。这种自然之美,无需人工雕琢,便足以打动人心。

次句“但见红芳与紫英”,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野花的色彩之美。红芳、紫英,这些鲜艳的色彩在诗人的笔下跃然而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野花的绚烂多姿。这种自然赋予的色彩,比任何人为的装饰都更加动人。

第三句“只恐春来便零落”,诗人笔锋一转,流露出对春花易逝的淡淡忧虑。春天虽然带来了万物的复苏和生机,但也意味着花儿的凋零和消逝。这种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让诗人不禁感到一丝惋惜。

最后一句“要留颜色待清明”,诗人表达了希望留住春花的美丽,让它们在清明时节仍然绽放的愿望。这里的“要留颜色”既是对春花美丽的留恋,也是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和抗争。而“待清明”则暗示着诗人对春花的期待和盼望,希望它们能在下一个春天再次绽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不知名野花有感 其八

谁道名花是世情,春风得意便倾城。

如何却被闲蜂蝶,引入山斋伴月明。

首句“谁道名花是世情”,诗人提出反问,质疑世人对名花的过度追捧和偏爱。这里的“世情”二字,指的是世俗的眼光和观念,诗人认为这些观念并不完全可取,因为它们往往忽视了那些不为人所知的美好。

次句“春风得意便倾城”,诗人描绘了名花在春风中得意绽放,倾城倾国的景象。然而,这里的“倾城”并非完全褒义,而是带有一种讽刺意味,暗示名花之所以受到如此追捧,更多是因为外在的华丽而非内在的价值。

第三句“如何却被闲蜂蝶”,诗人笔锋一转,将焦点转向那些不为名花所吸引的闲蜂蝶。这里的“闲”字用得极妙,既指蜂蝶的自在逍遥,也暗含了诗人对世情名利的淡泊态度。这些蜂蝶不为名花所动,反而被那些朴素的野花所吸引,这一对比更显得野花的高洁和独特。

最后一句“引入山斋伴月明”,诗人以“山斋伴月明”这一清雅意境,收束全诗。这里的“山斋”是诗人的居所,也是其心灵的栖息地。野花被闲蜂蝶引入山斋,与明月相伴,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这一画面既体现了诗人对野花的欣赏和喜爱,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不知名野花有感 其九

谁道名花是世情,野中何处有香盈。

东风也解怜幽独,只恐人间春太轻。

首句“谁道名花是世情”,诗人开篇即提出质疑,认为世人往往过于追捧名花,而忽略了野花的存在和价值。这里的“世情”二字,既揭示了世俗对名花的偏爱,也隐含了对这种偏见的批评。

次句“野中何处有香盈”,诗人进一步描绘野花的独特魅力。尽管野花不为世人所熟知,但它们却在野外的角落中默默绽放,散发出淡淡的香气。这里的“香盈”二字,既是对野花芬芳气息的赞美,也是对野花内在美感的肯定。

第三句“东风也解怜幽独”,诗人借东风之喻,表达了对野花孤独绽放的怜爱之情。东风作为大自然的化身,能够理解并欣赏野花的独特之美,这既是对野花的一种赞美,也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敬畏。

最后一句“只恐人间春太轻”,诗人笔锋一转,流露出对人间春光的淡淡忧虑。这里的“太轻”二字,既是对人间春光短暂易逝的感叹,也是对野花命运多舛的担忧。诗人担心,在人间繁华喧嚣的背后,野花的美丽和价值可能会被轻易忽视和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