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

,山阳区、

解放区、马村区、中站区是目前的四大市辖区成员,共同组成了焦作的市区范围。(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不在行政区划之列)

由于4区在城市化起步时间、发展定位、产业分工、资源倾斜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了四者在开发建设力度、软硬件配置、经济体量等方面出现了不小差距。

在四区中,解放、山阳的城区融为一体组成焦作中心城区,城南的焦作示范区(焦作高新区)则是城区全力向南发展的主阵地。

中站区马村区的境遇就相对“尴尬”了不少,不仅城区至今未能与中心城区连为一体,而且在城市建设力度、经济体量、各种软硬件配置等方面均有不小的差距。

对于这种现状,不少网友都疑惑既然中站、马村的城区距中心城区“近在咫尺”,为什么两者至今仍与山阳区、解放区存在较大悬殊?为何不将马村、中站重点发展呢?

若只从理论上来说,将以上两区重点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的确不小,不仅能将两者的城区融入主城进而扩大中心城区规模,还能起到城区内部均衡发展的作用。

但回归到现实来看,目前的焦作着实很难实现重点发展马村区、中站区。

为什么说焦作目前很难重点发展马村区和中站区?

一、?解放区、山阳区的核心城区地位不会动摇

虽然焦作的市区由4大市辖区组成,但解放、山阳的城区才是焦作的中心城区、核心城区,是焦作市区城市化发展的起点,人口、工商业、医疗、教育资源高度聚集。

两者虽然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降低了工业比重,但其服务业水平、各种城市软硬件设施依然在全市领跑,例如市里好的医疗、教育等资源,这些城市核心优势很难被分流至其他区域。

二、焦作城区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向南

与太多的地级市城区一样,焦作城区也采用了向某一两个方向重点搞建设、重点布局产业的模式,“向南”即焦作的选择方向。

1992年,焦作高新区的设立是城区向南发展的开始,但彼时以聚集工业企业为主,不涉及大规模的城建开发。

真正大规模将城区向南扩张的动作分别是南北北调总干渠南岸的山阳新城、焦作示范区(与焦作高新区套合),其中力度最大的当属后者,因为它由焦作市级直接主导,高新区管委会(示范区管委会)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在资源布局方面,市政府及大多数市级机构、山阳区政府及区级机构、市体育馆等市级大型场馆、焦作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南校区、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等本专科院校、大规模的住宅区、工业区和产业园均位于此。当然,这只是焦作城区向南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假如在向南已经收获一定成果的情况下,转而向东或向西发展,就意味着不少领域要从头开始搭建,例如基础设施修建、城市改造与更新,产业招引与培育。在如今基建行情身处低迷的情况下,前两者很难进行。而产业领域的基础又不及城南的高新区(示范区),招引与培育难度随之增加。

与之相比,继续坚持打造高新区(示范区),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锦上添花反而是效率最高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