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志们大家好!

五一假期已经开始,让我们先放下手里的飞书、钉钉、企业微信、量子通信、超膜广播…大声地祝愿:

全世界劳动者!

节日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三体》的脉络,在主角们的高光时刻之外,一直都有一代代勤恳且智慧的劳动者团队在默默支持。

由于篇幅有限,他们可能被作者简要概括,也被读者鲜少提及,但他们的功绩不可忽视。他们,也真正创造着这个宇宙的光辉故事。

我们今天就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中,盘点回顾一下《三体》中那些劳动者团队,将他们的贡献再一次标刻在时光的长河...

“中华二号”加速器建设者

艰苦时代科研前辈的奋斗历史

在《三体》中,杨冬和汪淼的部分科研和工作,围绕着一个叫做“中华二号”的高能加速器展开。

故事开始时,加速器建设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并即将开始第一次实验,对于建设过程和建设团队并没有详细展开。

实际上,如果对书中的情节进行延展,或者对标现实世界中最符合“中华二号”原型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那么或许就能感受到杨冬的那次实验,背后有着怎样的神级团队在默默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实中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筹备起,曾因种种原因,多次下马暂停,历尽波折后,在1984年正式动工建设。

为了给粒子对撞创造极致的实验环境,当时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技术方案不断向极限逼近,其中涉及的高功率微波、高性能磁铁等技术的设计指标几乎都超出了当时的技术能力。

面对“全面引进”还是“自主研制”的道路选择,工程领导小组坚持决定走自主研制道路。经过14个部委协同配合,全国上百个科研单位、工厂、高校的大力攻关,克服无数困难,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终于在1990年正式通过国家验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体》电视剧 实景拍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三体》故事线中的2007年前后,也很接近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完成重大改造工程的时间。

结合书中的创作来看,杨冬作为加速器升级落成后第一个进行实验的科学家,她的实验背后,不仅仅是对她个人研究成果的验证,更是几代科研劳动者辛勤付出的收获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为这支默默付出的建设团队,才让中国的粒子研究能进入这个“地球文明”的最先进行列,成为了“三体文明”最优先忌惮的科技先锋。

他们的功绩,值得所有敬意。

雪地工程执行团队

敏锐默契的无名辅助团

雪地工程,一个在大众眼里最没用的安慰剂式计划,却在关键时刻完成了极限反杀,成为了罗辑发动“黑暗森林”威慑最重要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我们要知道的是,雪地工程虽然由罗辑主持完成,却并不是由他策划提出。

制定这个计划的人,很可能是一个原著中连名字都没有的“舰队联席会议主席”,而这个无名之人带领的无名团队,也是一支甘于奉献且无比默契的顶级辅助团。

而要真正“看到”他们,可能要跳出原著中以罗辑为中心的主视角,以舰队联席会的的视角重新打开一下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联合国委员会向罗辑提出要求公布“咒语摧毁恒星”的秘密,即使以妻女作为要挟,也被罗辑坚决拒绝。

并且,罗辑坚称,如果不能以恒星级功率向宇宙广播咒语,他就什么都做不了。

我们从委员会的视角,把可以得到的信息汇总一下:

1、这个“咒语的秘密”是真实存在的,且罗辑必须无条件保密。

2、罗辑需要宇宙级别的“操作权限”。

3、必须在智子时刻存在的情况下,让罗辑立即开始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仅凭借这三条信息,舰队联席会就光速般地完成了决策,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就提出制定了雪地工程计划,并交付给罗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无法知道,这位雪地工程计划的决策者,到底有没有看透罗辑的“咒语”,但不管是否看透,他的付出都令人敬佩。

战略准确判断计划快速产出充分信任核心技术人员,这样优秀的领导素质,为雪地工程的执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执行层面,雪地工程团队的贡献也值得敬佩。

当时,民众对雪地工程毫无期待,舆论压力大,资源调配难。

但这样的环境下,团队成员没有怨言,没有质疑,无论是否看懂罗辑的行为,整个团队都以一种近乎恐怖的默契,沉默着配合罗辑执行这份在当时看来最无用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原著的话说,罗辑“废寝忘食”地和他们搅在一起。而反过来想,他们又何尝不是也同样废寝忘食地协助着罗辑,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完成了一系列工程部署。

威慑的建立,属于罗辑的力挽狂澜,同样也属于这群劳动者的辛勤奉献。

他们在地球的末日时刻,选择将自己作为最后一根灯芯,哪怕不知道是否有人能点燃这缕闪光。

星舰地球拓荒人

超越地球文明的太空奇迹

在《三体》的故事中,有一群几乎没有被提及过的建设者,他们来自在宇宙中无尽航行的蓝色空间号万有引力号,或者说,来自于两舰船员的绵延传承的子孙后代…

原著中对他们的描述,虽然几乎只有几句关一帆提到的“四个世界”,但他们的付出和功绩,却可以通过故事后期的宇宙观和一些只言片语展开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有引力号启动引力波广播后,两舰就开始了不知尽头的航行,渺无音讯...

再次有相关的描述,就已是出自关一帆的转述,他告诉程心,两舰在宇宙中找到了适合居住的新世界并在这个近乎原始的世界扎根,从农耕文明开始,建设人类的新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个“新家园”最终建设到了什么程度呢?

很可能的答案是,新世界已经达到了太阳系二维化前地球文明的繁荣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地球文明

程心最后收到的超膜广播中,是有地球文明的语言的。这就说明,地球文明在大宇宙中仍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存在,或者说,它曾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个“相当长的地球文明”指的是谁呢?

太阳系二维化前的地球文明中,人类有语言和文字的文明最多只发展了几万年。这个时间长度,在宇宙文明的尺度上,真的很难算是“相当长”。

那么剩下的最大可能,就是这个“相当长”的人类文明,其实是来自那个从农耕开始的星舰地球船员和其后代的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来从新世界后代的视角,回看并想象一下当时的他们都做了什么:

祖先们来自一个遥远的叫作“太阳”的星系,驾驶着孤舟,在宇宙中落脚。面对着一片荒芜,从农耕文明开始建设。

由于暂时没有开展科学研究的条件,他们让八名基础科学家开始冬眠,其他人埋头开垦。

在一到两个世纪的时间长度上,这八位掌握“上古科学”的“先贤”不断苏醒,带领着舰员们的后代,将新世界重新建设到了拥有先进科技文明的程度。

这是一次属于新世界的“增援未来”计划,也是一次属于人类文明的华丽复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拥有科技文明之后,星舰地球建设者的后辈们并没有停止脚步,他们在宇宙中不断拓展一个又一个“新世界”,并在每一个新世界都再次发展出了相对独立的高级文明。

我们无法知道有关这些文明更多的信息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直到1800多万年后,他们创造的文明,依然留有痕迹。

他们的意志代代传承,在宇宙中创造了属于人类全新的点点星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常常发出“宇宙最后就剩程心他们俩人了”之类的调侃,其实是在潜意识里忽视了这个伟大的人类文明复兴团队。

两艘战舰,千余船员,一片荒芜,跨越千万年,复兴人类文明创造新的历史。

这些伟大的劳动者,用自己的双手,似乎回应了遥远的地球时代中,麦田里那位警察同志的内心呼喊:

“虫子,从来没有真正地被战胜过。”

来源 三体社区

转载 高校科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