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有什么样的心理情绪反应?

长期以来,癌症仍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心身健康。人们一旦罹患癌症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心理反应涉及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且复杂多变,居各类疾病之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震惊否认期。病人初悉病情后,眼神呆滞,不言不语,继之极力否认,怀疑诊断的可靠性,存在侥幸心理,渴望奇迹出现。

愤怒期。当病人接受疾病现实后,随之会产生恐慌、哭泣,继而愤怒,烦躁不满,常迁怒于亲属和医务人员,甚至出现冲动性行为。

磋商期。病人开始步入“讨价还价”阶段,常心存幻想,访名医,求偏方,祈求生命的延长。

抑郁期。癌症病人病程长,化疗、放疗副作用大,治疗效果不理想,病人往往感到绝望无助,悲伤抑郁,沉默寡言,甚至有自杀倾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求生是人的天性,生存的需要是每个癌症病人最强烈的需求,他们渴望了解自己的病情,要求明确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还有多少时间,只要其生命价值存在,就足以使他们承受一切治疗中的不适和疾病的折磨。

一旦确诊为癌症,大部分病人都会产生心理失衡,由否认、疑惑到无奈的接受,随之而来的紧张、焦虑、孤独、恐惧等心态挥之不去,伴其左右,有些人愤怒、怨恨,有些人悲伤、抑郁,对自己生存的希望渺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早期癌症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早期癌症患者一般能持有比较稳定乐观的心态。在一项对100例癌症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待诊时有57%患者情绪比较稳定;34%的患者不相信自己会得癌症;即使在确诊患癌症之后,仍有32%的患者表现稳定,表示要与癌症作斗争;有24%的患者表现惊慌、不知所措;在治疗过程中有50%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当病情好转时,呈积极稳定心态者占69.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生命垂危,濒临死亡时,体能耗竭,身心彻底崩溃,患者陷于深深的绝望中,寡言少语,表情淡漠,失去了生存的价值和欲望。此时,患者往往不配合治疗或拒绝治疗,有少数患者寻求一死得以解脱。但绝大多数患者是处于求生无能,求死不得的痛苦绝望之中。

(创作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