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的十月,刘忠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刘屋角的一个佃户家庭,父亲给他取的名字是刘永灿。

家里说是佃户,其实田里的收成除了交给地主的以外,几乎不剩什么东西,一家老小几乎把命都掏给了这块田地,到头来还是勉强不饿肚子。

为了让儿子不跟自己一样做个睁眼瞎,刘永灿的父亲决定要让儿子去读书,可是家里实在太穷了,即使勉强出得起学费,也没有办法放弃一个劳动力,让他不要干活。那一年的刘永灿才8岁,就已经能帮家里做许多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旧式小学

最终还是刘永灿的父亲去求亲戚朋友,让大家都帮一把,这样才将刘永灿送到了附近村子里的一所旧式小学当中。

在旧式小学当中,先生满口的之乎者也,张嘴闭嘴还是那种老式的文化和思想,换成别的孩子或许每天都是听得昏昏欲睡,可刘永灿不是。刘永灿知道父亲供自己读书的艰辛,自己现在还能来读书,以后不知道哪一天就不能来了。

果然,刘永灿的书读了三年多,就因为家里实在养不起一个学生,便只能让他辍学回家。别看刘永灿只读了三年的书,但在那个年代,这已经称得上是文化人了,会识字、会算数还会背些书。

只是这些文化到底不够刘永灿来赚钱的,更养活不起这一大家子人。被逼无奈之下,刘永灿只能去学了泥瓦匠,这样一来是能吃个饱饭,二来好歹是个养家糊口的手段,只是那时能带徒弟的师傅脾气都很大,刘永灿的师傅脾气尤其差,在三年学徒生涯里对刘永灿非打即骂,让他吃尽了苦头。晚年回忆起这段经历时,已经成为刘忠将军的他仍然说“这是自己一生中最悲惨最可怜的时光”。

三年又三年地熬着,那些苦难和压迫终于将刘永灿熬成了一个大人,一个非常讨厌压迫与剥削的大人,在遇到农民协会和共产党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便加入到了这只队伍当中。

“梭镖团”的故事

1929年的时候,刘永灿加入了红军队伍,担任了上杭县工农赤卫队十三大队军需长。为了表示自己对于革命事业的忠诚程度,刘永灿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刘忠,也是有明志的意思,让自己永远忠于革命,忠于党,更忠于人民。

因为刘忠在队伍中表现得十分积极,且工作出色,且战绩优秀,因此他被选调到了红四军当中的随营学校学习。1930年毕业之后,恰逢闽西各地的工农赤卫队要进行整编,成立了新的红十二军,刘忠就被调过去做了排长。

在当上排长之后的第一次打仗,刘忠就遇到了强敌,他带领了一个排的兵力掩护全连的撤退和转移,战术组织的十分出色,保护全连进行转移的十分成功。在这次战役之后的第三天,刘忠就升为了连党代表,此后又升任为了大队(营)党代表。

刘忠在军中表现一向优秀,在成为大队党代表之后,更是迅速成长,先后成为了红一军团第12师36团政委、第11师33团政委以及第2师5团的政委。刘忠带领的部下,更是在数次“反围剿”作战当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多次受到上级表扬,其中他所带领的红5团,更是被称为“模范红5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模范红五团”的番号保留至今

在第一次“反围剿”斗争当中,刘忠还是红一军团第12师36团的政委,而36团也一直有着“梭镖团”的美誉,原因就是刘忠在带领36团的时候,全团都是使用的梭镖。

在第一次“反围剿”的斗争当中,34团和35团承担的是火力压制的任务,而刘忠带领的36团,则负责的则是向敌人充分的任务。向敌人冲锋,就意味着要和敌人白刃格斗,这个时候梭镖的优势就完全发挥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民梭镖队

战斗打响之后,刘忠和团长带领着36团的战士们,一边挥舞着手中的梭镖,一边向敌人的阵地发起猛烈的攻击。在34、35团的火力掩护之下,36团所有人都像打了鸡血一样,跟着刘忠飞快地向敌军冲了过去。

凭借着手里的梭镖,36军不仅顺利占领了敌人的阵地,还把阵地之上敌人的武器全部收缴了,而阵地之上的守军,就是大名鼎鼎的国军王牌、陈诚的起家部队第18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第18师的领导,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

这一仗,打的刘忠威名大震,更是让36团“梭镖团”的称号越喊越响。只是,既然缴获了国军第18师的装备,自然是要配备给战士们的,可是36团的战士都直呼,步枪哪有“钢枪”来的好用,最后还是刘忠亲自出马,才说服了战士们。

长征当中的侦察科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开始被迫长征,就在长征出发的前期,刘忠还在带领着自己的弟兄们收拾东西,突然有人喊他说是有人找他。

刘忠跑到了会议室之后才发现,原来是红一军团的参谋长左权,左权一开始并没有说明把刘忠喊过来的用意,只是不断地夸奖刘忠,当政委的时间已经很长了,政治上也十分可靠,打仗也很勇敢。听着参谋长的一通夸奖,刘忠摸不到头脑,搞不清楚是不是组织上要给自己什么任务。

果不其然,还没等刘忠反应过来,左权就将话锋一转,说组织上十分认可刘忠的才能,将他任命为了军团司令部侦查科科长。

红一军团是红军主力长征时的前锋,做红一军团司令部的侦察科科长,责任可想而知。在整个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过程当中,侦察科始终要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不仅要探出来前路的情况,还要协助先锋队找到行军的主要道路,经常是走着走着就遇到了敌军。

在中央红军渡过赣江,艰难突破了敌人的第二道封锁线之后,为了争夺先机,刘忠带领着自己的队伍化装成为国民党部队,迅速占领了城口镇。在控制了九峰山以后,刘忠立刻绘制出来了一份简易地图,派兵送往了军团首长那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赣江渡江口

因为这张地图来得及时,军团政委聂荣臻就利用了这张地图进行了兵力部署,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最终红军部队因为这一仗地图,得以快速抢占了战略要地,为中革军委等后续部队从九峰山以北,安全突破了敌人的第三道封锁线抢占了先机。

为了能够让后续部队顺利渡过湘江,突破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刘忠带领着部队日夜兼程,不断赶路,生怕延误了战机,没有刺探到有利情报。

当时正好遇到了大雨,可刘忠不敢让战士们多做休息,因为前锋部队一休息,后面所有的部队都要受到影响,国民党队伍撵得又紧又急,如果延误了战机,谁都承担不起责任。因此,即使是冒着大雨,山上的土被雨水冲成了泥浆,路滑的战士们没走几步路就要摔一跤,最后摔得一个个都跟泥猴子一样,大家也没有任何的怨言。

刘忠当时还特地叮嘱了部下,一定要好好打扮一番,千万不要让别人看出来他们是假冒的国民党队伍,但等到赶到了湖南道县的时候,因为连日的大雨还有战士们身上的泥水、雨水、汗水交织在一起,国民党县长和民团出来迎接的时候,着实分不清楚他们是哪支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长征血战湘江的故事(图画)

看着县长和民团团长都看不出来自己是假冒的,也为了给自己疲惫不堪的弟兄们争取一点休息时间,刘忠毫不含糊地就承认了自己是“国军”,经过一番寒暄之后,就带领着部队跟着他们进了城门。

只是县长和团长没有想到,一进城门就被这支“国军”队伍给抓了起来,关起来禁闭。就这样,刘忠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趁着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瞬间,就扫清了障碍,刺探了敌情。

1935年的5月,根据上级指示,刘忠要想办法穿过越西城,抢占大树堡渡口,为接下来的红军主力部队强渡大渡河,争取时间和机会。越西距离大树堡渡口有60多里地,不仅要经过一个传说中唐僧取经经过的“晒经关”,还要想办法突破两个被敌人把守着的必经关隘。

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刘忠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亲自带领一个有十几名愿意当红军的俘虏和几名红军战士,伪装成要从越西城撤退的川军,前往大树堡渡口。

在快要走到晒经关的时候,他们果然遇到了国民党的便衣队,就在大家紧张不安的时候,刘忠让被俘虏过来的一个国民党排长跟敌人交流,说他们是国军的一个队伍,奉命前往晒经关支援。

因为排长绘声绘色的表述,让这个便衣队真的以为他们是国军队伍,就带领着他们一同前往晒经关执行任务。也是在便衣队的带领下,刘忠这十几个人,连一发子弹都没打出去,就成功夺得了晒经关和大树堡渡口,为接下来的红军强渡大渡河做好了充分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晒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