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通讯员 陈云霞 杨欣梦

湖北省巴东县地处三峡腹地,境内长江 、清江浩荡奔流,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三山交汇,被誉为“天然氧吧”,野生动物种类极为丰富,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7种。

5月3日,极目新闻记者获悉,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物多样性,助力流域综合治理,巴东县检察院打出野生动物保护多维“组合拳”。

“刑事惩治+生态修复”保护野生动物

非法狩猎、贩卖、饲养野生动物带来的不仅仅是生命健康的隐患,还涉嫌违法犯罪。

巴东县检察院积极贯彻恢复性司法理念,践行“刑事惩治+生态修复”原则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共计办理非法狩猎、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案件21件32人,开展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4件,收缴生态修复基金9万元,并积极开展生态修复。

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开庭

今年3月,当地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特殊案件,巴东县检察院指派检察官分别以国家公诉人和公益诉讼起诉人的身份共同出席法庭,参加庭审活动。被告人陈某某(有前科)多次携带工具在居住地附近的禁猎区开展狩猎活动,办案民警查证其猎得两只“野鸡”,经鉴定为雉科锦鸡属,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检察机关审查后认为,陈某某的行为破坏生物多样性,在承担刑事责任之外还应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责任。检察机关依法以陈某某涉嫌非法狩猎罪移送起诉,一并提起请求判令其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被告人表示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开庭前已自愿认罪认罚。

制发检察建议助力捕猎工具管控

“网购零件”“改装教程”“自行组装”“射钉器改射钉枪”……2023年7月,通过对非法狩猎案件的大数据比对,系列关键词引起案管检察官注意。

巴东县检察院分析研究发现,非法狩猎案件与非法制造、买卖枪支案件有高度关联性,近50%的非法狩猎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运用网络购买配件改装(如将用于工程建筑的射钉器改装成射钉枪)开展狩猎。检察官意识到,禁捕工具管控对野生动物保护意义重大。

运用数字检察系统梳理非法狩猎案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运用数字检察系统梳理非法狩猎案件

网购零件改装枪支因无任何审批、登记手续,同时安全系数低、威力大、易走火,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发现这一问题后,巴东县检察院依法向相关单位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督促责任单位开展专项行动,完善管理射钉器相关规章制度,实现购买、使用各环节信息系统流向跟踪管理;加强快递物流监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三个100%”制度;及时封堵、删除、落地核查处理网上销售射钉器并教唆改制射钉器信息,从源头上加强对捕猎工具的管控,促进枪支规范管理。

承办检察官介绍,检察建议制发后,非法狩猎案件尤其是改装枪支非法狩猎案件大幅降低。

不起诉公开听证会开到案发地

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案发地多在山大人稀、多区域交界地。巴东县检察院早于2023年7月,就与宜昌市秭归县、兴山县、夷陵区四地检察院共签《“三峡库区”跨区域流域综合治理合作协议》,从线索移送、办案协作、生态修复等六个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创新探索跨区域协作“一体化”办案模式,共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

2023年底,在一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的办理中,因案件涉及兴山与巴东的禁猎区以及当地“农家乐”集中区域,两地检察院当即启动跨区域协作机制办案,并共同将公开听证会开到案件中买卖野味的“农家乐”所在地,将办案过程变成生动的普法课堂。通过对涉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类型、造成的生态后果、对应的刑事处罚等进行以案释法,提升了两地村民生态保护意识,有效纠正“野味”是餐馆经营亮点的错误认识,推动当地餐饮业营商环境优化。

不起诉公开听证会开到案发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起诉公开听证会开到案发地

为推动“农家乐”禁食、禁售“野味”形成行业自觉,规范“农家乐”健康长远发展,巴东县检察院还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从完善机制、加强宣传、常态监管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相关部门开展专项行动,对全县所有食品经营主体、餐饮服务单位和农贸市场开展普法培训,并对全县经营主体开展拉网式排查,立案查处相关案件1件。

巴东县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牢记职责使命,促进野生动物保护进一步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倾情守护大山大河里的野生精灵、人类永恒的朋友。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