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卢成汉

通讯员 冯夏雪

5月3日,天空飘着小雨,武汉市江岸环卫集团有限公司业务部主任黄鹏仍坚守在岗位上,他腰上系着“小八件”保洁专用工具,带着环卫工人,在汉口沿江大道和网红打卡地的黎黄陂路,用他独创的居家保洁模式,对道路、花坛和城市家具分别进行进行深度保洁。

今年45岁的黄鹏,从事环卫工作已有21年,因他爱琢磨和不怕吃苦,练就了一套环卫作业绝活,用绣花的功夫,提升了环境质量和城市颜值。他制定的《江岸区环境卫生管理与作业标准化手册》成为武汉市首部环卫作业标准体系,并在全市推广实施。他提出并推行的“居家式保洁模式”和“环卫全时段作业”等创新作业理念,荣获2019年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环卫作业模式创新”银奖。

今年2月7日,黄鹏获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腰系“小八件”,刷新城市颜值

汉口历史风貌区位于长江北岸、汉口核心,这里,不仅承载着汉口开埠以来的百年历史,也沉淀了武汉的独特文化底蕴。为了精心擦亮这张“城市名片”,黄鹏带领环卫工人,腰系“小八件”,用他独创的居家保洁模式和全时段作业模式,用绣花般的功夫,全力提升历史风貌区市容环境品质。

2018年,为迎接2019年的军运会的到来,武汉提出用绣花的功夫,精细化的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黄鹏在平时的保洁过程中感受到,过去“一把扫帚扫天下”的作业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对环境的要求。

比如,街头城市家具上的牛皮癣,环卫工起初用扫帚柄去“搓”,不仅弄不干净,还更加难看,效果也不好;步道缝中的小草,用手拔,不能完全清除干净;果皮箱上残留的污渍,用水无法冲洗干净。

“这些问题,如果出现在家里,用各种办法,都可以清除干净。”黄鹏的脑海中,想到了居家保洁模式。经过多次试验和向老环卫工人请教,他摸索出环卫工人需要配备的“小八件”:铲子、钳子、钢丝球、喷壶、喷漆、清洁剂和干、湿抹布。

很快,每位环卫工人,人手配备上了一套,它像一个腰包,系在腰间,环卫工人需要用时,随取随用,十分的方便。

5月3日,在汉口沿江大道的一处人行道上,黄鹏发现一辆共享单车的车篓中,有一块”牛皮癣“,只见他先是用喷壶喷水浸泡,然后用铲子铲除,最后用抹布擦洗干净,一套动作下来,牛皮癣顿时被清除干净。

黄鹏清除共享单车上的”牛皮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鹏清除共享单车上的”牛皮癣“

这时,他发现花箱中盛开的鲜花丛中,有一些纸屑和杂物,黄鹏从腰包中取出一尺左右长的钳子,然后提了一个塑料桶,边走边拣,“有了这个钳子,方便快捷。”

黄鹏用钳子捡花箱中的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鹏用钳子捡花箱中的垃圾

不远处,树上的落叶、碎花,飘落在沿江大道公交站旁边的一个果皮箱上,黄鹏从腰包中取出喷壶,在上面喷了一些水后,再取出抹布,将碎花抹掉,然后用干抹布,来回擦拭,果皮箱恢复了干净整洁的模样。

该路段保洁的环卫班长丁惠平说,“小八件”作用大,保洁提质全靠它。

环卫作业不打烊,让城市时刻保持整洁

五一节期间,汉口历史风貌区游人持续增长,店铺打烊时间也随之推迟,但游客发现,街道上随时有环卫工人在清扫保洁,道路仍能保持干净整洁。

这种环卫作业不打烊的现象,就是黄鹏推行的“环卫全时段作业”带来的变化。

“以往,环卫工人清扫与保洁的时间是早上4点至晚上7点,下班后,道路就无人保洁了,一些夜间消费产生的垃圾就堆积路边,十分影响城市环境。”黄鹏说,根据这种情况,他们将环卫保洁时间延长到晚上11点,然后从晚上11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为全覆盖清洗清扫的时间。从7点至晚上7点,为巡回保洁时间。

黄鹏说,这样一调整,形成了24小时清扫保洁不间断,每个时间段,都有清扫保洁的环卫工人。随后,这一作业模式,在全区所有主次干道上得以推广,城市更加干净整洁。

今年五一期间,随着游客的增多,黄鹏对这一作业时间和模式进行了优化,凌晨保洁时,以较为安静的清扫、擦拭等作业为主,不打扰居民休息;声音较大的冲洗、清运环节,则推迟到早上6点之后开展,同时加快作业进度,确保晨扫在7时之前完成,不妨碍居民出行;夜间作业时间则延长到夜间12点,待商户打烊之后再收工,确保垃圾能够及时清理不过夜。

黄鹏用居家的扫帚扫步行街上的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鹏用居家的扫帚扫步行街上的垃圾

5月3日,在汉口黎黄陂路,树上落下的细碎杂物,落在了步行街上,黄鹏用一把轻便的家用塑料扫帚,将杂物扫进撮箕中。原来,他在这个路段发现树上落下的杂物,环卫工人使用竹制的大扫帚,扫不干净不说,还蛮费劲。于是他想到了家用的扫帚,并及时给环卫工人配上。该班的班长占冬晴说,“这个扫帚蛮管用。”

黎黄陂路上,原有的16个垃圾桶,全部退桶还路,只留果皮箱,咖啡店与餐饮店的垃圾由环卫工人上门收取,一些店主主动配合,将垃圾桶拖到垃圾收集屋投放。环境变好了,硬件也跟上了,如今的黎黄陂路,已成为闻名全国的网红打卡地。

雾炮车担当主力,雾洒作业不扰民

在汉口解放大道、三阳路等路段,市民和游客发现,对天喷雾的雾炮车辆,每天都会上路降尘。黄鹏说,这种降尘方式不扰民,因此受到市民的欢迎。

以往,城市道路降尘,主要是用环卫水车尾部喷水雾洒。市民刘先生说,说是“雾洒”,其实水量较大,洒在路面上,过往的车辆将泥水带起来,干净的车身,被污染,让人不爽。

黄鹏也多次听到这样的投诉和抱怨,他想到了引进的雾炮车,这种专业车辆,喷出的是雾状的水分子,落下后,能够有效降尘,并且不扰民。江岸环卫集团便采纳了他的意见,在辖区没有施工工地的路段,采用雾炮降尘。

道路附近正在施工的路段,只要发现灰尘,就定点冲洗,再用吸扫车将污水吸起来,见湿不见水。

对人行道的保洁,过去难以进行深度保洁。如今,黄鹏通过集团公司,给环卫工人配备了电动巡回保洁车,效率提高了一倍多。同时,他调度小型吸扫车,循环进行作业,保障干净整洁。

小型吸扫车在保洁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型吸扫车在保洁中

城市道路,不必天天冲洗。既节省人力物力,还能节省水。黄鹏说,汉口沿江大道、解放公园路等路段比较干净,他们没有天天使用大水量洗路,遇上少许污染,才定点冲洗,吸扫收边,“少洗一次路,可节省40吨左右的水。”

(本文图片由极目新闻记者卢成汉摄)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