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筑巢以引凤,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从2017年仅有的5个市级文创园区,发展到如今28个市区两级文创载体,闵行文创人一直在路上……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蓝图绘就,未来可期。热忱欢迎更多有识之士来闵行投资创业,携手续写闵行文创故事崭新篇章……

看看闵行这些风水宝地,一起感受闵行的文创故事,今天一起来看莘庄智慧园——

在莘庄智慧园,有一处台青创客家。这里拥有宽敞明亮的驿站式办公室,一应俱全的共享服务空间。 这里是许多“沪漂”台湾青年创业梦想启航的地方。

怀揣着梦想的年轻台胞们在这里可直接“拎包入住”,大到公司设立、场地租赁、人才招募,小 到记账报税、合同审核,都有专业的团队为进驻的海峡两岸创业青年提供最贴心、最便利的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他们把专业的事做好,其他的服务都由我们来做,大家一起共享。”台青创客家发起人、总经理虞慧芳说道。

台青创客家基地面积占约18000平方米,是由在大陆成功创业的台湾企业家、海峡两岸文创产业 精英及投资家创立,专注为海峡两岸青年提供创新、创业、就业、实习服务的平台。基地开设创业苗圃、路演大厅、培训教室、座谈会议室、业务洽谈室、沙龙空间、休闲咖啡吧等共享服务空间,并配备供办公、培训、会务等用途的设备,为创业青年提供“拎包式入住”的办公环境和舒适的创业就业实习空间

为创业青年提供

“拎包入住”服务

好的营商环境,虞慧芳带着她的 企业搬进了莘庄智慧园。2015年,在 莘庄镇的大力支持下,虞慧芳开始转型 学习做企业孵化。很快,“台青创客家 (t-makers)”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8月,台青创客家基地完 成二期拓展规划,在原有众创空间服 务的基础上新增了公共苗圃空间以及多 个初创型企业办公空间。同时,打造了 912平方米的两岸青创活动中心、规划 路演活动中心、创客咖啡区域以及台湾 商品展示中心等四部分空间。台青创客 家还联系莘庄镇政府,打造“台青创客 家”创业公寓宿舍项目,为两岸青年提 供住宿服务。

台青创客家自2015年成立以来,长期推动 创新创业、人才服务、成果转化和投融资等“四大服务平台”的功能建设,积极引导台湾在各行业细分领域表现优秀的小微企业来大陆加速发展,通过提供创业辅导、知识产权、人力资源、财税指导、法律咨询和投融资等专业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和企业存活率。

“其实在台青创客家成立之前,我们团队就 已帮助190多家台资公司在上海设立,目前还 有170多家在持续服务中。”虞慧芳说,创业近 二十年,她看到了不少公司在进军大陆后,无法 适应新业态,越变越小;也看到了原本在台湾很 不起眼的公司,来到大陆融合发展,转身为很不 错的企业。

她以落户在莘庄的一家台湾室内设计企业举 例:刚与这家企业结缘时,它还是开在台湾路边 的一家小型设计公司。2016年落户上海后,不断 优化革新,比如整合研发台湾设计师平台,将设 计师根据不同风格、特色、专业程度分类,并提 供客户与设计师线上洽谈,规避了时间、空间带 来的阻碍……如今,该公司已成为莘庄纳税大户, 2021年纳税超千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地多年来联合台湾和大陆十多所大学,通 过“实习、就业、创业”的模式,让两岸大学生 认识创业环境,带动台湾青年来闵行发展,同时 与16家咨询机构合作,通过创业培训、交流活动、 项目路演、产业沙龙等形式,搭建丰富的空间服 务平台,累计服务企业及团队达196家,先后引 进两岸实习生 200余人。

台青创客家每月组织活动,互动内容包含政 府与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分享活动、资本与企业的 对接活动、创业初期指导培训互动、创客分享交 流活动等。基地还开展联谊,为当月创客、创业 企业就业人员举办小型生日会等。无论是工作亦 或是生活,台青创客家都努力为入驻企业及创客 提供温暖的服务。

目前,台青创客家基地有70家两岸文创企业, 带动3100人创业就业,总接待来访交流人次达3000人以上。2016年8月,台青创客家被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授牌“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2017年12月,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级众创空间”;2020年10月,共青团上海市委授予“上海市青年中心”;2021年12月,被上海市人社局授予“上海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此外,台青创客家基地已经连续四年被评为“上海市级文创楼宇”。

为帮助两岸文创企业数字化转型,台青创客家正计划打造“海峡两岸数字文创园”, 积极引进数字文创领域的企业落户上海,并投资各种共享设备,旨在打造涵盖数字游戏、 数字音乐、数字动漫、数字影视、电子竞技和数字文化等内容的数字文化创意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文: 区文创办

编辑:刘文静(实习)

初审:方佳璐

复审:石思嘉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