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203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为青年?

李大钊曾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百年前,青年们奔赴战场,以小我筑城墙,用血肉之躯点亮光明,于黑暗中绝地重生。

五四风雷激荡百年,奋斗精神一脉相承。

5月的文昌,阳光热辣。绵延的椰林深处,文昌航天发射场如一颗明珠嵌在翠绿之中。发射场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东经110°北纬19°,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天之下,有这样一群航天科技工作者,火箭每一次起飞,他们的心弦都随着轰鸣跳动。这就是文昌航天发射场通信站的一群青年,他们斗志昂扬,向光而行、奔跑、成长。

迎着曙光前行

天刚蒙蒙亮,海岛下了一场阵雨,路上湿滑泥泞,文昌通信站巡线分队穿戴整齐准备出发,为此次“嫦娥六号”发射任务做好最后一次全线巡护。这次,队伍中有不少年轻面孔,杜岩是其中的一位。

记得第一次参加巡线任务,初到海南,杜岩感觉那个夏天格外炎热。在队长的带领下踏上巡线路。“那时刚接触光电缆这个专业,总是四处碰壁,遇到什么事情都很郁闷。初来乍到,心里完全没谱。”杜岩的家乡在西北甘肃,特别不习惯海岛这种湿哒哒、黏糊糊的气候。

一天,队里人手急缺,队长决定带杜岩去现场抢修光缆。首先是布放光缆,刚开始就给了杜岩“当头一棒”。他看见队长爬进了一个又脏又臭的大水沟里,零食包装袋、树枝、枯叶等垃圾比比皆是,队长却没有丝毫犹豫。顿时,杜岩感到眼眶一热,背着工具箱就朝队长奔去,默默地递着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剥装盒、两头对端、光纤接续……熔接机的提示音不绝于耳。从那天起,杜岩就像是充满气的球,到处“蹦跶”。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他都拿着一个本、一支笔跟在队长后边。

抢修光缆时,脏活、累活、重活,杜岩都抢着干。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铁塔、一条条横空架设的银线,一根根粗壮盘旋的光缆,在第二次参与任务的杜岩看来,“爬杆、熔接、盘线,需要练就过硬技术,野外探路、跋山涉水,需要熟悉地形,更需要勇气和耐力、健康体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阳光总是特别毒辣,杜岩胳膊和腿上的黑白交界处变得尤为清晰。挖线槽、钻草丛、下水沟、趟淤泥,再苦再累他都没有退缩,那段时间的杜岩通常是一副“邋遢”样:乱糟糟的头发,沾满黄土的裤子、鞋,黑里透红的脸庞加上汗渍显得油光满面,他却不以为然。

夜间,杜岩唯一的闲余时间,打开台灯,戴上眼镜,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摸索实践,写起了岗位的教材。经过两年的努力奋斗,杜岩熟练掌握了岗位整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运转状态和故障处理。

椰林葱郁,晨曦初露。苍穹之下,绵延的小路蜿蜒盘旋,几丝云翳点缀湛蓝的天幕,海风阵阵,牛羊成群。杜岩带领着队伍再次向密林深处走去,迎着曙光,心在路上。

朝着梦想狂奔

椰林静谧,在夜色中描摹出弧线。繁星密布,缀成璀璨的银河。

凌晨,技术室副主任赵准刚刚完成一场研讨,和同事们一起走出办公楼。“嫦娥六号”任务发射在即,这一刻,他的心中松了一口气。历时近3个月,经过反复测试验证故障定位,在4月12日这天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原来,一次任务过程中,在网络性能测试项目时出现拼包丢包问题。同一时刻智能网关软件和流量分析软件并未出现异常告警,赵准立即与各分系统沟通,万幸的是重要业务并未受到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通信来讲,有千万条看不见的电波,伴随着腾飞的火箭穿梭在预定轨道上,它们犹如火箭的眼睛和耳朵,为运行调度、组织指挥、应急处理提供信息化保障。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赵准带领的网络组,他们每天要和高精尖的通信核心技术打交道,默默地为火箭通信安全畅通扫清障碍。

“正常……”在100多平方米的通信指挥中心,空气莫名紧张,调度音、电话铃此起彼伏,整齐摆放的40多台电脑占据了机房的半壁江山,此时赵准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手指不停拨动着鼠标,对传输、视频等通信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并立即与重要业务对端开展技术状态核对,确认无任何丢包后,眉头才渐渐舒展。解决了!问题解决了!

这是一份没有终点的事业。赵准忘不了对着电脑埋头钻研的日夜,忘不了大家集智攻关的画面,他享受在那片虚拟而广阔的天地中遨游的快意。

“痛并快乐着。”这是许多年轻科技工作者对这份事业、这段青春的概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首过去几年的跋涉,赵准说,自己的每一个脚印,都盛满了满足感与成就感。

安静的机房里,一台台电脑屏幕眼花缭乱,一条条虚拟线路错综复杂,一个个指示灯光跳跃闪烁……“5、4、3、2、1,点火!起飞!”火箭成功发射的背后,是饱含着他们夜以继日的心血和付出,盛满了忠于职守、默默奉献。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过去一年,赵准在逐梦的旅途中焕发光彩;新的一年,他将在梦想征途上加速奔跑。

化作浪花融入

“5月3日下午,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嫦娥六号成功升天,撼天动地的轰鸣声响彻神州大地……”深夜11时,文昌通信站办公楼,椰海筑梦工作室的灯还亮着。刚到楼梯口,一阵“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传入耳中。

“张小艺是个加班狂,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去加班的路上。”同事刘想说。

点火、升空、消失于天际……在很多人印象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任务当天发射前后短短1分钟左右的震撼瞬间。但为了这瞬间,张艺早早就开始了资料的积累,为“嫦娥六号”发射任务的宣传工作贡献力量。

张艺是2014年入职文昌通信站,现为该站通讯员。作为老同志,她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太熟悉了,她说:“这一张张照片、一个个视频,整理好了可都是站里宝贵的财富……”

现在站里的同事鲜少有人知道,在干宣传文化工作之前,张艺曾是专业技术岗位配线主操作手。刚刚接触通信专业,30余张网系结构图、上百个电话号码调整、数千条线路走向,很快就让她头晕目眩。一年的时间里,张艺拿出所有的休息时间,学理论,练操作,咬着牙一圈一圈地跟下来,生怕漏下一个接线口。

走上岗位就要干出名堂,入职第二年,张艺就成为岗位操作手,并被推荐参加单位组织的专业岗位竞赛。那一个月里,她把自己“锁”在房间疯狂练习,由于长期剥线,她的指甲经常断裂,劈开的地方的甚至会渗出血。最终,张艺以新人的身份一举击败了众多老同志,斩获“网线制作”第一名。

这是张艺航天生涯的第一个冠军。看着自己满是水泡和老茧的双手,她却感受到了值得,奋斗的姿态,才是青春最该有的模样。

一个人的优秀只是优秀,带领一群人优秀才是卓越。作为专业骨干,张艺从不训斥人,她春风化雨般的鼓励,让很多曾对专业心生恐惧的新同事逐渐爱上自己的岗位。

2016年9月,单位领导找到张艺,问她是否愿意调换岗位,干新闻宣传。

宣传文化方面负责的区域很多,需要理论知识丰富、统筹计划周密、文件归档有序、沟通协调得当,在“熟悉”和“陌生”之间,她选择迎难而上,于是张艺开始与时间赛跑,与自己赛跑,加快转变。

从一知半解到游刃有余,张艺已经连续四年获得“新闻报道先进个人”。金笔尖、报道达人、腾飞金笔、优秀演员……各种荣誉、光环纷至沓来,她却始终保持着谨慎。

所有向上的路都是艰难曲折的,但回忆起来却尽是美好。“其实,投入的过程很愉快。特别是每采访完一个人物,都会被背后的故事感动温暖到,或者是完成一篇报道后,发现用的时间更短了,质量更高了,又或者报道在同事的家乡报纸、媒体出现时,看到同事和家人的骄傲脸庞,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看到同事们一双双认可的眼神,张艺第一次感受到作为播火者的荣光。

“张桂梅校长用付出照亮了孩子的人生路。”张艺说,“看到她的故事,我觉得自己在当前的岗位上还可以做更多的事。”一名95后女孩能发挥多大的能量?跳出小我,跳出当下,张艺用青春给出了回答!

他们热爱着生活且向往美好,面对困难却不失勇气。永远拼尽全力,相信自己。这就是文昌通信站的青年,身着蓝色工装,用炙热年华,撑起一片天地。

鲜花,向阳盛开;青年,向上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 周琪、张艺

编辑 | 杨阳

校对 | 刘心继

主编 | 张文军

副主编 | 麻雨洁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