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宽敞整洁的道路,干净漂亮的民房,绿树掩映的游园,连片的产业基地,走进大山深处的桑坪镇石灰岭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生态美、产业旺、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石灰岭村因盛产石灰而得名,是西峡县桑坪镇最南面的一个小山村,7个村民小组分布在群山的弯弯绕绕里,这里曾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和环境脏、乱、差村,如今却成了桑坪镇乡村振兴的标杆村。

在石灰岭村沟口组,宽敞干净的柏油路旁,生机盎然的银杏树下,公益岗正在新建的游园里补栽玫瑰花苗,高杆月季花香扑鼻,到处干净整洁,一派崭新的气象。支部书记胡春玲一边指挥填土一边介绍说:“本来要在这里栽石碑,因为有点挡住对面住户出门路口,就恢复苗木,再选地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石灰岭村果断关停严重污染空气的石灰窑,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立党员“产业帮扶小组”和党员“环境整治小组”,党员联户,“一对一”帮助群众发展产业,“点对点”开展环境整治。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从清理垃圾污水、拆除乱搭乱建、房前屋后绿化美化等入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得到大幅提升。

贫穷落后的山清水秀不是美丽乡村。石灰岭村立足于农村当地的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按照“工厂化制棒、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要求,采用“公司+协会+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香菇产业和中药材产业。成立了以中药材、食用菌销售为主的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村种植香菇400万袋,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同时引导群众种植中药材山茱萸、黄精,建立了200亩核桃基地。在发展产业的同时,通过集体资产流转、扶贫项目增收等模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全村建成山茱萸基地2个、光伏电站2个,养殖中华峰347箱,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以上。

徐家庄组的刘花风正忙着往袋料大棚拉香菇菌棒,“今年做了1.5万袋,菌丝发酵快满袋了,这几天温度高,得拉棚子里散垛,关键时候不能烧袋(堆垛导致的温度高,菌丝死亡)”, 说起袋料香菇的管理,刘花风轻车熟路,俨然就是专家了。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村才能集聚人气,充满生机活力。”桑坪镇党委书记薛书超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民生实事上,石灰岭村不等不靠,筹资金,跑项目,用心办实事,用力解难题。争取项目资金280余万元,对沟口组、徐家庄组人居环境进行全面提升:硬化道路1400余平方米,修建花岗岩护栏800余米,粉刷墙体1200余平方米,道路铺油300余米。在岭西一组硬化广场400平方米,拓宽通组道路300米,修建污水处理池一座,铺设排污管道800米。新安装路灯20盏,实现了路灯组组亮。

“作为桑坪镇人,感觉特别幸福,出门满眼青绿,见人都是笑容满面,”石灰岭村妇女主任徐丽自豪感满满。石灰岭村利用村前屋后荒地闲地,建起游园、花园、菜园和水果采摘园,探索出山区人居环境整治“一宅变四园”新模式,为全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树立了典范。在全镇人居环境观摩中,该村连续获得红旗,并荣获南阳市“文明村镇”称号。

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桑坪镇抢抓机遇,顺势而上,大力发展乡村文明,树标杆,激发干劲,先后推出桑坪村、横岭村、西万沟村、石灰岭村等乡村振兴典范,充分发挥基层的主体作用,描摹出了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