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优化分级诊疗,合理调整结算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不断深化的医疗改革进程中,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旨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确保患者得到适宜、及时的医疗服务。然而,实际操作中,围绕本地医保不符合分级诊疗的患者,出现了结算起付线增加200元,报销比例减少5%的政策调整。这一措施在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慢性病患者的增多,大医院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而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却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分级诊疗制度鼓励患者在社区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对于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慢性病的管理,这些医疗机构完全有能力提供满意的服务。这不仅能够减轻大医院的压力,还能让患者在更便捷的环境中得到治疗,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然而,对于那些因特殊原因无法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满意服务的患者,或是需要更专业治疗的患者,他们不得不选择直接前往大医院就诊。这时,如果因为不符合分级诊疗的要求而提高他们的医疗费用负担,显然有失公允。结算起付线的增加和报销比例的减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患者首选基层医疗机构,但对于确实需要高层次医疗服务的患者来说,这种经济上的惩罚可能会加重他们的经济负担,甚至影响到疾病的及时治疗。

在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同时,应当更加细致地考虑不同患者的实际需求。对于那些因病情复杂、基层医疗机构无法满足其医疗服务需求的患者,应当给予一定的政策宽容度。可以通过设立特殊病种或特殊情况的绿色通道,为这部分患者提供更为灵活的结算政策,确保他们在不增加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得到必要的专业医疗服务。

同时应该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和建设,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提升医生的专业技能、改善服务态度等措施,增强基层医疗机构对患者的吸引力,让更多的患者愿意并能够在基层得到满意的医疗服务。这样,分级诊疗制度才能在实践中更加顺利地推进,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

总之,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策的引导、医疗机构的配合和患者的理解与支持。在调整结算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既要坚持分级诊疗的原则,又要兼顾公平性,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医疗机构中得到最合适的治疗。只有这样,分级诊疗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