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一”国际劳动节,致敬每一位努力的劳动者。在奉贤,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长期在田地里起早贪黑、摸爬滚打,是种田的“好把式”,也是技高一筹、身怀绝技的“田秀才”,农民称他们为“土专家”。今天就带大家一起认识青村镇的全国农村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盛文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日下午,在青村镇桃园村青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作为理事长的盛文官,正蹲在地上和工人们一起查看刚刚完成犁地的拖拉机。第一批作业完的农机要抓紧时间全部检修一遍,随时准备进行下一批的运行,每一台机器都要做到万无一失,才能保证下一步的水稻插秧。盛文官是村里乃至镇里大家都认可的“土专家”,他在现场,大家也都安心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93年开始接触农机工作,经过十多年的田头工作实践,盛文官深刻意识到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没有师父,他自己研究;没有资料,他就自己去查。看着大家日日劳作,收入却不高,他就每日琢磨如何减少农业投资,节约成本,又增加农民收入,并逐渐走上了发展农机事业这条路。

“那时候大家种地真的非常艰苦,我们开始慢慢搞农机,然后就一直做到现在。最早是靠人力,前几年是靠机械,今年我也开始走信息化道路,我们的农业肯定是一年比一年好。”谈到自己和农机打交道的经历,盛文官概括地说:“不服输,我也没有什么师父,大家都不懂。这个机器坏了,我就打开看看,自己拆开了研究,哪里坏了修哪里,慢慢地一步一步摸索,就一路摸索到现在。不管是什么机器,在我的指导下,我们员工基本都会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盛文官拆过无数台农机,借此不断研究学习。在他的执着努力下,先后通过了各类考试,获得了各种大型农机操作证书和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熟练掌握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喷雾机等大中型农机具的田间操作技术技能。2007年,他带着村民成立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逐步更新了动力机械,配齐了各种农具,开始全方位服务农业生产,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带头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从而扩大了农业生产服务的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盛文官承包的700亩水稻田达到了亩产1600斤的水平,超过其他种植户25%左右。今年,他入选农业农村部新一轮全国农村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名录,他又开始研究起数字化耕种技术。而他最担心的后继无人问题也终于解决了——女儿盛红看着每天早出晚归的父亲,也从工业转型到了农业,成为了真正的“农二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对农业的转变很微妙,确实跟想象的不一样。我慢慢接触,实际跟下来,其实很不简单。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爸爸是个条理很清晰的人,他有很厚的记事本,每天每人工作安排,他都会详细记录下来,还会不停地去复盘。”盛红表示,现在无人化设备逐渐增加,信息化技术也不断普及,盛文官年纪也慢慢大了,她就想着辅助他,让他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专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是人才,而这些活跃在乡村一线的“土专家”正是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实操能力强、理论基础扎实的盛文官是当地农业发展的法宝,而这位“土专家”还在不断学习和探索,带动大家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农业发展。

记者 : 乔欢 陈嘉安

通讯员:汤卫祎(青村镇)

编辑:凌姗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