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新闻中听到一个词,那就是货币之锚,也就是货币的锚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人民币也是货币,人民币的锚是什么呢?

① 什么是货币的锚

要了解人民币的锚是什么,我们首先要先明白,货币的锚是什么?

其实在古代,贵金属作为当时通行的天然货币,是没有“锚”这个概念的,人们也不关心货币有没有锚,照样用了上千年。

其实,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重金属货币们还是有着“锚”的,这个锚就是它们的稀缺性。“稀缺”造就了重金属货币币值的稳定性,同时也稳固了它们货币的地位。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一下子创造出了海量的商品,人类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商品,然后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经济危机”。

不仅人类,这些重金属货币们也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商品,它们有限的产量已经无法匹配海量商品的交易需求了,它们落伍了!“稀缺”成就了贵金属上千年的货币地位,同时也在工业革命后的“新时代”成了它们的掘墓人。

既然贵金属货币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的需求了,那么新时代的货币也就产生了,没错,就是我们现在用的纸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介绍纸币之前,我们先总结一下贵金属锚的特质,再分析什么是锚,以及纸币的锚是什么。

首先,前文也说了,贵金属之能成为货币,是因为其稀缺,因为其币值稳定。换句话说就是,贵金属不会突然贬值到一文不值,所以大家对其购买力很信任。

其次,贵金属能成为货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贵金属是真的“贵”。这个“贵”是贵金属的内含价值,也意味着这金属货币是可以随时兑现任何实物的。

所以,货币的锚必然会含有上面的两种特性:币值稳定,刚性兑付。不如此无法获得大家的信任,没人信任的货币就无法流通,也就不配称之为货币。

简单来说,货币的锚就是货币发行依据!

② 纸币的锚

纸币成为货币的过程还挺复杂的,计划过两天单开一篇文章来讲述。这里只要了解,纸币的出现,是为了解决贵金属货币产量低的问题。

贵金属货币产量有限,纸币没问题呀,只要开动印钞机一直印就可以了呀,所以理论上纸币的产量是无限的,完美的解决了日益增长的货物交易需求与贵金属货币产量有限的矛盾。

但纸币的根本性问题也随着其诞生而产生了。

前文说过,贵金属货币的“锚”是其天然“稀缺”的自然特性。而一张廉价的纸,既没有“稀缺”的特性,又没有什么“内在价值”,凭什么让人相信任你呢,纸币。

所以,在贵金属货币时代没人关心“货币之锚”的问题,在纸币时代有人担心了。

人们希望能有一种东西作为“锚”来锚定纸币的价值,即有多少“锚”才能印多少钱,人为制造出一种“稀缺”出来,不让纸币随意的发行。同时还能够为纸币提供“价值担保”,实现纸币的随时兑付功能。通过这一种种复杂的措施来为一张纸增信,这张纸就变成了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的纸币了。

现在我们大概知道了,纸币是必须要锚的,且央行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也是必须有“抵押物”来实现价值担保的。

③ 人民币换锚

同很多负责任的国家一样,人民币也是不能随便乱印的,也是需要锚定物的。目前实际效果来看,人民币的锚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外汇占款在国内的等汇率比例人民币投放,一种是央行的一些货币工具,比如MLF( 中期借款便利,俗称麻辣粉)。

其中,外汇占款就是我们常说的外汇储备。我们每年都有大量的贸易顺差收入,以及众多的外资拥入,这些钱通过汇率这个放大器形成我们国内的基础人民币货币,再通过货币乘数的放大,最终形成我们日常使用的人民币。

你看,整个过程中,央行没有做任何的额外操作,印发的每一分钱都有对应的外汇储备作为锚定物。而我们的外汇储备的绝大部分都是美元,所以这部分货币的锚定物就是美元,再加上我们紧盯美元汇率的政策,人民币又有了“影子美元”的称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种外汇占款投放货币的方式,导致我们的货币政策极为被动,一点灵活性都没有,完全与美元绑死了,也就相应的要受到美元货币政策的影响。

所以,我们在2015年进行了811汇改,将人民币从过去的单一紧盯美元汇率改为参考“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逆周期调节因子”的机制,这次汇改本质上是弱化对美元汇率的强绑定,增加一些货币发行的自主权。然后就有了MLF。这可以看做第一次人民币换锚,将人民币锚定美元改成了锚定“一篮子货币”。

MLF简单来说就是央行问各大商业银行,缺钱不?缺钱可以找央行来借钱,只要到期把本息一起还给央行就行了。这里多说一句,央行印的钱是不能直接流向市场的,必须通过商业银行才行。

央行通过MLF机制,从外汇占款投放货币的机制中开了一个口子,可以通过商业银行借款的方式来“创造”基本货币,进而可以自主的调节市场上钱的数量。如果钱过多了,可以MLF到期了不再续期,也可以增大MLF的利息,增加银行的资金成本。如果钱少了,就可以多操作MLF,利息也能便宜点。

但是,MLF的方式实现的货币投放量终究还是受商业银行的需求影响的,能够影响的货币数量有限,我们现在的货币投放大头还是依靠外汇占款这一部分。所以前几天,央行在其货币工具箱里有增加了一个工具:央行可以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其实和MLF一样,也是我们增加了另外一种基础货币的投放手段。而且这个手段比MLF能够影响的货币量更大,能够投放的基础货币量也更多,在极端情况下,完全可以在外汇占款投放货币失灵的情况下承担起投放基础货币的重任。

至于锚定物,如果说MLF的锚定物是锚定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和信用上,那么通过购买国债的方式投放出来的基础货币,其锚定物也就对应到了国债的价值与信用上了,简单来说,就是国家的信用。至此,人民币也算完成了信用货币的终极进化,成为国家信用的“一体两面”。

当然,现在的央行购买国债这一机制还只是工具箱里的一种工具,还没有最终走进现实。现在的人民币的锚还是锚定在外汇占款和MLF这两大项上,但未来的走向通过这次会议已经确定了。

④ 为什么要换锚

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换锚呢?

再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在中美现在的这个大背景下,中国还放心将自己国家的货币锚定在美元的身上吗?万一美国也像对付俄罗斯那样将中国的外汇储备一下子给查封了,这不相当于变相对中国的基础货币做了一次“挤兑”吗?

正是基于这样的担忧,才有了这次的换锚举措,而且这也算是为未来的一些突发情况做技术储备。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万一真有一天经济超过了美国,此时还以美元作为货币的锚也就不合适了,这会妨碍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在未来的某一天,人民币也势必会进行一次换锚,将人民币重新锚定在自己身上。

作为一个拥有绝对主权的大国,货币发行权也一定要拿在自己手里才安心。

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麻烦点一点手指关注一下,我是一日为白,让我们一起见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