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海霞

我上大学时,离学校五里路外有一家书店,老板是位年长的妇人。每次去书店看书,我心里都颇为忐忑,因为我是“免费看书”的常客。

20世纪90年代,学生通常每周休息一天半,我定有两个半天泡在书店。

那时穷,没钱买书,为了不让老板日久生厌,我常乔装打扮去书店,有时戴帽子,有时戴眼镜,有时干脆摘掉高度近视眼镜“朦胧”着去书店。又或者这次穿红色衬衣,下次就一定换成黑色小衫。

开学半年内,我每周都光顾书店两次,但从未买过一本书。

有一个大雨天,我又冒雨去了书店。进入后才发现只有我一位顾客,我便躲在书店角落里看书,故意远离老板的视线。十分钟后,老板竟然搬着一个板凳走向我:“坐下来看吧。”

书店是没有座位的,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摆书。再者,没有座位,看书者容易累,看到喜欢的书大体翻阅一下就会买下来,这样也利于图书销售。老板突然递给我一个板凳,这反而让我不好意思起来。坐着看了一会儿,我便随手挑了一本价格最便宜的书,走向柜台。

付钱时,老板问:“你是附近大学的学生?我见你每个礼拜都来两次。”我点头。老板又问:“我店里休息日人很多,你愿意一周抽出一天时间来我这里帮忙看店吗?我付给你工钱。”

“我当然愿意了。”我想都没想,便脱口而出。老板很高兴,将钱塞回我的口袋,“既然是我书店的员工了,这里的书你就可以随便拿回去看。”

从那以后,我每个周六下午和周日上午都去书店上班。人多时帮老板看店、整理书,人少时可以坐下看会儿书,一天能得到四元钱的报酬。要知道,那时食堂一份大锅菜才五角钱。

在书店上班,大大方便了我的阅读。我也是在那时开始向报刊投稿的。虽然屡遭退稿,但老板总是鼓励我坚持写下去,说文章是越写越好,早晚有让编辑认可的时候。

但投稿始终如泥牛入海,我终于彻底失去了信心,罢写了。

一日,老板和我商量,让我把之前写的文章手稿装订成册,放在书店供读者免费阅读。我想,反正署的是笔名,便同意了——让大家随便吐槽去吧。

手稿放在书店两周,偶尔有人翻阅,但常常还没看两行便离开了。有几个学生倒是认真看了几页,看完却露出嘲笑的表情。

一个周六,书店快打烊时来了一位漂亮女士。她来书店买书,随手翻看了我的手稿,竟赞不绝口,向老板打听手稿作者是谁。老板指了指我。

女士微笑地对我说:“我是一家杂志的编辑,但我们杂志不刊登文艺作品,建议你多给文艺期刊投稿。”她说着还在纸上写了几家报纸杂志的投稿邮箱,让我坚持投,说肯定会有收获的。

得到专业编辑的肯定,我信心大增,坚持看书之余,又开始笔耕不辍。在我毕业那年,文章终于见报了,而且还在全国征文中获了奖。

我等不到休息日,放学后便跑去书店和老板报喜。正巧遇到那位漂亮女士也在,她正和老板一起摆放新书。我这才知道,她根本不是编辑,只是老板的外甥女,是老板见我颓废,让她冒充编辑来鼓励我的。

我激动地对老板谢了又谢。她笑着说:“我年轻时也爱好文学,那时家里穷,买不起书,我只能到处借书看。闲暇时我也给报刊投稿,投了几次没下文就放弃了。但我很高兴看到你坚持下来了。这说明我看人的眼光不错,从你那天下大雨来书店读书时,我就看好你了。”